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有趣DIY,咖啡豆仔變盆栽


最近Mita和爸媽去阿里山玩,發現這邊樹上有著白白的花,旁邊還有一顆顆的果實,有紅有綠,樣子真是相當逗趣。

Mita看了又看,最後決定問Mi爸這是甚麼,Mi爸開始滔滔不絕地說,他說這一顆顆都是咖啡豆喔,咖啡樹是植物學中茜草科的一屬,咖啡樹的栽培歷史悠久,原產於熱帶非洲,阿拉伯人最早開始種植咖啡、土耳其人最早在咖啡裡加糖、維也納最早加牛奶除色味、義大利調味咖啡=情聖咖啡、拿坡里人發明加壓(濃縮)咖啡、生產世界最大的咖啡豆叫象豆。
  咖啡分為三原種系統,阿拉比卡咖啡又稱阿拉伯咖啡、羅布斯塔咖啡又稱剛果咖啡、利比亞咖啡又稱賴比瑞亞咖啡,全世界現今咖啡約有一百多種,咖啡豆因此依品種、產地、品牌的不同會有各自不同的特性,阿拉比卡咖啡,佔世界總產量76﹪、羅布斯塔咖啡,佔世界總產量約20﹪、利比亞咖啡,除少數生產國自己消費外,只有歐洲有人飲用。台灣咖啡最早引進即為阿拉比卡咖啡,目前大面積栽培的也是阿拉比卡咖啡。 
  Mi媽在聽完Mi爸介紹後也不甘示弱,就和Mita說快去地上揀一些成熟的果實,我們回家可以做咖啡豆盆栽。現在Mi媽就準備用揀來的種子來做咖啡豆盆栽,需要的裝備有:盆器、培養土、麥飯石、咖啡豆種子等。
  紅色的種子裡面有2顆灰色的咖b豆仔, 泡水7天,將軟殼去除, 還有一層薄膜也要去除,變成下圖最右側的豆仔即可。
 

將咖b豆仔置於土中

大約一個月後,咖b豆仔已經發芽了

種下約一個半月後,每顆咖b豆仔都長很高
  
大約3個月後,所有咖b豆仔都長出葉子,
這樣一盆美麗的咖b豆仔盆栽就完成啦!


  本篇文章的部份圖文由豆媽提供,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跟著Mita到豆豆森林站挖寶吧!需要看更多咖啡相關介紹,可以參考農試所的「台灣咖啡介紹」。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人類器官衰老時間表

一生中有22 個防衰老關鍵點

時光如梭,年華易逝。美容手段即使再先進,也抵抗不了自然的規律。不過英國《每日郵報》健康專欄作者,安吉拉·愛潑斯坦博士撰文介紹,各種最新研究顯示,人一生中共有22 個關鍵點,在生活上做一些小改變,可以讓你遠離衰老和疾病。

一、8 歲決定女性生育能力。此時的激素分泌和黃體酮的水準會對她的一生產生影響,因此要避免劇烈的體育運動,飲食一定要跟上。
二、10 歲女性青春期萌芽。40%的骨骼在此時以衝刺的速度形成,攝入足夠的鈣是
至關重要的。多食用乳製品、多做運動,避免肥胖。
三、17 歲智齒發育。出現口腔疾病,使用漱口水或淡鹽水漱口消炎鎮痛,必要時使
用撲熱息痛和阿司匹林。
四、25 歲骨骼發育達到頂點。要攝入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一般地說,每天要喝一
瓶牛奶或優酪乳,並多曬太陽以獲得維生素D。
五、28 歲男性開始脫髮。睾丸激素的水準變化是毛囊萎縮的主要原因,注意早餐中
蛋白質的攝入,多食用雞蛋和瘦肉可以延緩毛囊的萎縮。
六、30 歲新陳代謝能力下降,開始發胖。每天少攝入200 卡路里的熱量,可以防止身體走形。
七、34 歲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此時生育可以使母嬰都更健康,母親更長壽。每天服
用葉酸對母嬰健康都有好處。
八、35 歲白髮開始出現。這是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不活躍造成的,服用B 族維生素
可以延緩白髮的生成,並且也有緩解精神壓力的作用。
九、40 歲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無論母親是否年輕,此時受孕的嬰兒其流產率都會增
高。讓睾丸保持較低的溫度,是提高精子存活率的關鍵。多攝入富含鋅、硒、維生
素C、維生素E 的食物能提高精子的活力。
十、41 歲骨質疏鬆的跡象開始出現。加強鍛煉,每週做有氧運動,例如跳舞、跑步
等,快走四五次。
十一、42 歲大腦進入中年期,腦細胞每天流失1 萬個。隨著迴圈能力的下降,腦部
供氧減少,記憶力受到影響。經常讀書、下棋,彈奏樂器都可以幫助我們保持頭腦
的敏銳。
十二、46 歲開始出現老花眼的症狀。這是眼睛的聚焦能力下降造成的,雖然老花眼
不能抗拒,但是戒煙可以避免進一步的問題,特別是白內障的發生。
十三、50 歲開始出現帕金森症。多攝入富含維生素E 的食物,如橄欖油、瓜子和杏仁。
十四、51 歲是女性更年期的平均年齡。改掉喝咖啡的習慣,換成茶或果茶,同時多攝入鈣。
十五、59 歲容易受到皮膚病的威脅。避免皮膚在陽光下暴曬,冬天最好也使用低倍數的防曬霜。
十六、60 歲白內障問題突出。多吃扁豆、豆芽、捲心菜、萵筍、奇異果、蜜瓜等食物,注意眼部異常。
十七、63 歲是女性卵巢癌的平均年齡。最好多吃花椰菜。十字花科的蔬菜中所含的蛋白質,對卵巢癌細胞有抑制作用。
十八、68 歲是關節置換手術的平均年齡。控制體重,過重的體重會增加關節負擔,誘發骨關節炎。
十九、70 歲是英國腸癌的平均年齡。多吃藍莓,或其他高纖維的食物可防止癌變。
二十、75 歲大部分人會有高血壓。高血壓會誘發心臟病和中風,要定期檢查血壓。
二十一、76 歲是男性的平均壽命。降低飯量可以更長壽,還可以減少包括癌症等疾病的發生。
二十二、81 歲是女性的平均壽命。節制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適度吃魚,使用橄欖油,適度地飲用葡萄酒。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

曾經有不少人認為,人體各個器官在進入老年的時候才開始衰老。然而,英國研究

人員最近卻發現,人體各器官的衰老時間比預想中要早得多,在我們步入老年之

前,大部分器官已開始衰老。

尤其令人震驚的是,在所有的重要器官中,最先衰老的竟然是大腦和肺﹔而比較晚

衰老的是肝臟,它在人們70 歲時才開始進入衰老期。

研究顯示大腦在20 歲就開始衰老,眼睛和心臟的衰老年齡則為40 歲,而女性的乳

房,在35 歲就縮水不再長大了!

以下就是人體一些器官的衰老退化時間表:

大腦:20 歲開始衰老

隨著我們年齡越來越大,大腦中神經細胞(神經元)的數量逐步減少。我們降臨人世

時神經細胞的數量達到1000 億個左右,但從20 歲起開始逐年下降。到了40 歲,

神經細胞的數量開始以每天1 萬個的速度遞減,從而對記憶力、協調性及大腦功能

造成影響。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健康照護健保信托機構顧問、神經學家沃基特克·拉克威茨

(Wojtek Rakowicz)表示,儘管神經細胞的作用至關重要,但事實上大腦細胞之間

縫隙的功能退化對人體造成的衝擊最大。我們無一例外會認為,白髮和皺紋是衰老

的早期跡象,實際上,人體一些部位在我們外表變老之前功能就開始退化。大腦細

胞末端之間的這些微小縫隙被稱為突觸。突觸的職責是在細胞數量隨我們年齡變得

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保證信息在細胞之間正常流動。

腸:從55 歲開始衰老

健康的腸可以在有害和有益細菌之間起到良好的平衡作用。巴茲和倫敦醫學院

(Barts And The Londonmedical school)免疫學教授湯姆·麥克唐納(TomMacDonald)

表示,腸內友好細菌的數量在我們步入55 歲後開始大幅減少,這一幕尤其是會在

大腸內上演。結果人體消化功能下降,腸道疾病風險增大。隨著我們年齡增大,胃、

肝、胰腺、小腸的消化液流動開始下降,發生便秘的幾率便會增大。

乳房:從35 歲開始衰老

女人到了35 歲,乳房的組織和脂肪開始喪失,大小和豐滿度因此下降。從40 歲起,

女人乳房開始下垂,乳暈(乳頭周圍區域)急劇收縮。盡管隨著年齡增長,乳腺癌發

生的幾率增大,但是同乳房的物理變化毫無關聯。曼徹斯特聖瑪麗醫院乳腺癌專家

加雷斯·埃文斯(Gareth Evans)表示,人體細胞隨年齡增大受損的可能性更大,如

此一來,控制細胞生長的基因可能發生變異,進而引發癌症。

2

膀胱:從65 歲開始衰老

65 歲時,我們更有可能喪失對膀胱的控制。此時,膀胱會忽然間收縮,即便尿液尚

未充滿膀胱。女人更易遭受膀胱問題,步入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得尿道組織

變得更薄、更無力,膀胱的支撐功能因此下降。人到中年,膀胱容量一般只是年輕

人的一半左右--如果說30 歲時膀胱能容納兩杯尿液,那麼70 歲時只能容納一杯。

這會引起上廁所的次數更為頻繁,尤其是肌肉的伸縮性下降,使得膀胱中的尿液不

能徹底排空,反過來導致尿道感染。

肺:從20 歲開始衰老

肺活量從20 歲起開始緩慢下降,到了40 歲,一些人就出現氣喘吁吁的的狀況。部

分原因是控制呼吸的肌肉和胸腔變得僵硬起來,使得肺的運轉更困難,同時還意味

著呼氣之後一些空氣會殘留在肺?堙X—導致氣喘吁吁。30 歲時,普通男性每次呼

吸會吸入 2 品脫 (約合946 毫升)空氣,而到了70 歲,這一數字降至 1 品脫(約合

473 毫升)。

聲音:從65 歲開始衰老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聲音會變得輕聲細氣,且越來越沙啞。這是因為喉嚨?堛

熙n 組織弱化,影響聲音的音質、響亮程度和質量。這時,女人的聲音變得越來越

沙啞,音質越來越低,而男人的聲音越來越弱,音質越來越高。

眼睛:從40 歲開始衰老

隨著視力下降,眼鏡成了眾多年過四旬中年人的標誌性特徵--遠視,影響我們近看

物體的能力。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眼科學教授安德魯·羅特??(Andrew Lotery)表示,

隨著年齡的增長,眼部肌肉變得越來越無力,眼睛的聚焦能力開始下降。

心臟:從40 歲開始老化

隨著我們的身體日益變老,心臟向全身輸送血液的效率也開始降低,這是因為血管

逐漸失去彈性,動脈也可能變硬或者變得阻塞,造成這些變化的原因是脂肪在冠狀

動脈堆積形成--食用過多飽和脂肪。之後輸送到心臟的血液減少,引起心絞痛。45

歲以上的男性和55 歲以上的女性心臟病發作的概率較大。英國一家制藥公司的一

項新研究發現,英國人心臟平均年齡比他們的實際年齡大5 歲,可能與他們的肥胖

和缺乏鍛煉有關。

肝臟:70 歲開始老化

肝臟似乎是體內唯一能挑戰老化進程的器官。英國萊斯特皇家醫院的肝外科顧問大

衛‧勞埃德解釋說:「肝細胞的再生能力非常強大。」他稱手術切除一塊肝後,3

個月之內它就會長成一個完整的肝。如果捐贈人不飲酒不吸毒,或者沒有患過傳染

病,那麼一個70 歲老人的肝也可以移植給20 歲的年輕人。

3

腎:50 歲開始老化

腎過濾量從50 歲開始減少,腎過濾可將血流中的廢物過濾掉,腎過濾量減少的後

果是,人失去了夜間憋尿功能,需要多次跑衛生間。75 歲老人的腎過濾血量是30

歲壯年的一半。

前列腺:50 歲開始老化

倫敦前列腺中心主任羅傑· 吉比 教授稱,前列腺常隨年齡而增大,引發的問題包

括小便次數的增加。這就是良性前列腺增生,困擾著50 歲以上的半數男子,但是,

40 歲以下男子很少患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吸收大量睪丸激素會加快前列腺細胞的生

長,引起前列腺增生。正常的前列腺大小有如一粒胡桃,但是,增生的前列腺有一

個桔子那麼大。

骨骼:35 歲開始老化

英國利物浦安特?堣j 學醫院風濕病學教授羅伯特·穆茲解釋說:「在我們的一生中,

老化骨骼總是被破骨細胞破壞,由造骨細胞代替,這個過程叫骨轉換。」兒童骨骼

生長速度很快,只消 2 年就可完全再生。成年人的骨骼完全再生需要10 年。25 歲

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是,35 歲骨質開始流失,進入自然老化過程。絕經後女

性的骨質流失更快,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骨骼大小和密度的縮減可能會導致身高

降低。椎骨中間的骨骼會萎縮或者碎裂。80 歲的時候我們的身高會降低2 英寸。

牙齒:40 歲開始老化

我們變老的時候,我們唾液的分泌量會減少。唾液可衝走細菌,唾液減少,我們的

牙齒和牙齦更易腐爛。牙周的牙齦組織流失後,牙齦會萎縮,這是40 歲以上成年

人常見的狀況。

肌肉:30 歲開始老化

肌肉一直在生長,衰竭;再生長,再衰竭。年輕人這一過程的平衡性保持很好。但

是,30 歲以後,肌肉衰竭速度大於生長速度。過了40 歲,人們的肌肉開始以每年

0.5% 到2%的速度減少。經常鍛煉可能有助於預防肌肉老化。

聽力:在55 歲左右開始老化

英國皇家聾人協會的資料顯示,60 多歲半數以上的人會因為老化導致聽力受損。這

叫老年性耳聾,是因「毛髮細胞」的缺失導致,內耳的毛髮感官細胞可接受聲振動,

並將聲振動傳給大腦。

皮膚:25 歲左右開始老化

據英國布拉德福國民保健信托(Bradford NHSTrust)的皮膚科顧問醫生安德魯·萊特

博士介紹,隨著生成膠原蛋白(充當構建皮膚的支柱)的速度減緩,加上能夠讓皮膚

迅速彈回去的彈性蛋白彈性減小,甚至發生斷裂,皮膚在你25 歲左右開始自然衰

老。死皮細胞不會很快脫落,生成的新皮細胞的量可能會略微減少。從而帶來細紋

和薄而透明的皮膚,即使最初的跡象可能到我們35 歲左右才出現(除非因為抽煙或

4

陽光損害加快皮膚老化)。

味覺和嗅覺:60 歲開始退化

我們一生中最初舌頭上分布有大約10000 個味蕾。到老了之後這個數可能要減半。

過了60 歲,我們的味覺和嗅覺逐漸衰退,部分是正常衰老過程的結果。它可能會

因為諸如鼻息肉或竇洞之類的問題而加快速度。它也可能是長年吸煙累積起來的結

果。

生育能力:35 歲開始衰退

由於卵巢中卵的數量和質量開始下降,女性的生育能力到35 歲以後開始衰退。子

宮內膜可能會變薄,使得受精卵難以著床,也造成了一種抵抗精子的環境。男性的

生育能力也在這個年齡開始下降。40 歲以後結婚的男人由于精子的質量下降其配偶

流產的可能性更大。

頭髮:30 歲開始脫落

男性通常到30 多歲開始脫發。頭發從頭皮表層下面的小囊,也就是毛囊?堛囓X 來。

一根頭發通常從一個毛囊?堛? 3 年左右,然後脫落,再長出一根新的頭發來。不過,

由于男性型脫發,從32 歲左右睪丸激素水平的改變影響了這一周期,導致毛囊收

縮。每一根新頭發都比先前的那根細。最後,剩下的全是小得多的毛囊和細細的短

樁,沒有從表皮長出來。多數人到35 歲會長出一些白頭髮。年輕的時候,我們的

頭髮被毛囊中叫做黑素細胞的細胞產生的色素染黑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黑素細胞

活躍性逐漸降低,產生的色素也隨之減少,頭發顏色褪去,長出來的就是白頭發。

健康的身體還是要年輕就要保養,這樣老了以後才會無後顧之憂喔!!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提早養成好習慣,老來保住記憶力

其實擔心記憶力變差、害怕失智症找上自己,都是正常的,與其擔心害怕,不如提早在年輕的時候,養成一些好習慣,跟著專家的建議一起做,老了大腦就不會當機了。







許多現代人,公司、家庭兩頭燒,雙重壓力之下,經常忘東忘西,丟三落四,出門前找不到大門鑰匙、眼鏡擺在頭上還一直找、才想起要跟老友聯絡又過了一星期……,辦公桌上電腦旁貼滿的便利貼,PDA、記事本都記錄得密密麻麻的,用來提醒自己,還有哪些事情要做?還有哪些日子不能忘記?而且總感覺記性一天比一天差,深怕失智症找上自己。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臨床心理師林克能表示,人類大腦的發育過程從幼兒、幼童、青少年,一直到成年的早期階段,腦細胞成長的數量遠遠超過我們所需要數目還要多很多,30歲左右時,發展到一個穩定的階段,此後大腦神經細胞就會逐漸減少,到了90歲的時候,大約減少20%。由此可知,年紀愈長,記性愈不好,是其來有自的,也是正常的,但還好在年輕的時候,做一些改變,把生活態度、習慣些微調整,記憶還是可以保住的。



保住記憶的7種生活態度

1、培養自己的興趣並熱情投入:



雖然說適時的放空腦袋,是一件好事,但想要保住記憶力,活化自己的腦細胞,就得要培養自已的興趣,不管是看漫畫、看小說、看電影或是上網、園藝等靜態的活動,或是上健身房、逛街購物、打球、游泳……等,屬於動態的習慣,只要是可以讓自己持續,且覺得可以熱情投入的興趣,隨時保持大腦的活化,都是很棒的習慣。



2、隨時勇於接受新事物的挑戰:



有些人個性比較保守,常常害怕接觸新事物,除了讓自己的視野無法拓展之外,對於記憶力的維持也不太好喔!因此,不要害怕接觸新的人事物,像是認識些新朋友、挑戰沒有嘗試過的水果,甚至是重新學習學生時代接觸過的新語言,或是一直想學習卻沒有機會學習的技能,如彈吉他或跳肚皮舞,隨時接受新的挑戰,超越自己,對活化腦細胞來說,都相當好。



3、時常讓自己保持心情的愉快:



研究顯示,壓力大、心情不好,常常也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其實情緒的好壞,對於記憶力也有影響,因此,要保持樂觀的態度,遇到心情沮喪的時候,小小的難過一下無妨,但維持的時間別太長,要趕緊收拾並調整不好的壞情緒,盡量讓自己去感染愉快、樂觀的情緒,常常保持好心情,對維持記憶力也是有幫助的喔!



4、每天做30分鐘的有氧運動:



原來運動除了健身、防病以及減肥之外,對維持記憶力也有幫助。因此,每天做30分鐘的有氧運動,可以是游泳、可以是快步走,甚至提早下公車多走一點路,都是好的,只要1天下來累積30分鐘的有氧運動量,隨時隨地維持這個運動的好習慣。



5、讓自己保持彈性不要有壓力:



壓力每個人都會有,只是看看會不會排除、會不會紓解壓力,可以在壓力來的時候,腦袋轉個彎,換個角度看事情,也許心境就會改變許多,讓自己保持思考的彈性,壓力在無形之中就會消失。



6、每天都要有充足飽滿的睡眠:

(圖/常春月刊)



沒有睡飽,除了精神不好之外,記性也會變差喔!因此,專家建議,1天至少要睡足6~8小時,而且不能只是控制睡眠的時間,也要兼顧睡眠的品質,也就是說要睡得香、睡得甜。如果可以的話,午休時刻在補個20分鐘的小睡,對於記憶力也是很好的。



7、日常生活的飲食要注重均衡:



飲食要三餐定時定量,不要偏食,只要沒有什麼疾病,什麼都可以吃,才能攝取到各種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均衡的營養對於大腦細胞的運作與機制,都有幫助。



年輕開始累積「知能存款」

由於每個人天生的大腦儲存量不同,這又與腦細胞的多寡及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synapse)發展有關。研究發現,當大腦退化到某個程度,若知能存款存量高的人,其實還不致於發病;但是知能存款儲存量低的人,常常因為存款不足,就會出現失智的症狀,林克能解釋,可見後天的腦力訓練是相當重要的。



人類的大腦,對於經常運用的神經元會保存下來,而且會愈用愈靈光,所以不停的思考、動腦,對於腦力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舉例來說,就好比「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道理是一樣的,到達同一個目的地的路徑有很多,如果甲找到了100條路徑,而乙只發現50條路徑,那麼很明顯的,隨著年紀的老化之後,甲肯定比乙存留較多到達目的地的路徑。



所以,從現在開始在增加自己銀行裡的存款同時,也不要輕忽自己腦袋裡的「知能存款」唷!



大腦不當機的20個方法

其實,腦力的訓練就和保持自己身體健康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可以透過精神運動來讓頭腦保持靈敏,除了平常習慣從事的一些腦力活動,嘗試新的事物也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



想要保住記憶力,延緩大腦退化,就從現在開始做些改變、培養好習慣,老了就可以讓大腦不當機。關於腦力UP的技巧,林克能提供大家一些日常生活的提案,照著做、動一動腦筋,大腦就不會當機了。



1、每天上班規畫不同的路線:



可以將每天上班、下班的路線,做一些不同的規畫,也就是說每天不要走相同的路線,例如可以搭乘不同的交通工具,週1、3、5搭公車上下班,週2、4搭捷運;或是上班時的時候搭公車、下班的時候就搭捷運和走走路;騎機車或是開車的人,更可以每天或是每週更換不同的路線。



2、每週學會一首新的歌曲:



唱唱歌除了可以放鬆心情之外,也是很好的休閒娛樂。不妨多練一些新的歌曲,偶爾也可以和三五好友到KTV歡唱一下,除了可以增加和朋友之間的話題之外,更可紓解緊張的情緒、釋放工作的壓力。



3、學習演奏一種樂器:



廣告常說:「培養音樂的嗜好、學習樂器的演奏,是很多人的夢想。」因為音樂除了可以刺激腦部的活動之外,也能達到心靈的提升。因此,如果你有音樂的夢想,千萬不要放棄,任何時間開始都來得及。



4、肢體的運動:



多運動會使腦部的血液和氧氣更充足,腦部的作用也會因而更加的靈敏。



5、找回童真玩玩遊戲:



例如玩成語接龍等文字遊戲,甚至玩玩牌或大富翁之類的益智遊戲,對腦力的激盪也很有幫助。



6、培養新的興趣:



可以嘗試一些平時自己不擅長的技能,如手工藝、畫畫,騎自行車……等,皆可活化腦細胞。



7、每天固定看新聞或報紙:



吸收訊息,對世界發生的大事,要保持消息的靈通。



8、學習一種新的語言:



語言能力佳的人,腦的活力通常也比較好。



9、多與人互動:



人際關係的溝通,有益於資訊的交流,對記憶也有幫助。



10、多去逛逛書店: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保持對知識的吸收。



11、押韻記憶法:



日常生活中,可以運用押韻的詞句或簡化的字來幫助記憶。



12、調理記憶法:



訓練自己有條理的記憶,據研究指出,能夠集中注意力在細節的人,不會有記憶上的問題。



13、利用隨手便利貼:



利用便條幫忙記憶生活大小事,如果你有事情待辦,預先寫在便利貼上,就不容易忘記。



14、發揮聯想力:



如果常常出門忘記帶鑰匙,就得發揮一點聯想力,將出門帶鑰匙和另一件容易記得的事聯想在一起。



15、大聲朗誦:



大聲朗誦想要記住的事,因為聽覺也是記憶很重要的一環,如此可以將記憶強化。



16、圖像記憶:



當你在學習新的事物時,不妨以類似拍電影的方式,將過程一幕一幕攝入你的腦海中。因為視覺圖像是人最堅固的記憶系統,試著將要記憶的事物圖像化,更容易將資訊存入長期記憶的資料庫中。



17、全方位記憶:



運用全方位的方法來加強記憶。例如你在學習新事物時,不要只靠聽覺或視覺,而是同時運用你的嗅覺、觸覺等以全方位來感受,如此一來,你對於所學習的新事物一定可以記得牢靠。



18、分類記憶法:



試著將訊息和既有類似的記憶範疇接軌並加以分門別類,而非從頭創造新的記憶領域,如此做法有助擴張記憶的儲存量。



19、加強注意力:



讓自己能聚精會神於要專注的事物上,因為心不在焉的情況下,只能記住事物的片段。



20、不斷的練習:



熟悉有助於記憶,對於你想要記住的訊息,要反覆接觸、不斷地演練。



失智的5大警訊

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世彬指出,隨著人口的老化,失智症患者日益增加,我們必需對失智症的警訊有所察覺,當你或家人發生以下5個現象,小心失智症就要上門了。



警訊1:記憶力衰退:



若記憶力衰退的程度嚴重到影響到生活,可能會經常忘記事情或是剛講完的事馬上就忘記,或在語言上表達出現衰退的現象,其頻繁的次數足以造成生活功能的障礙。



警訊2:失去時間、空間及地點的概念:



若是對於一些時間、空間的概念,會開始出現混淆的情況。比如說,經常搞不清楚年月日,或不清楚身在何處。或是出去外面散步,對於原本很熟悉的路徑,卻發生找不到路的情況。



警訊3:行為、個性的改變:



個性上產生非常大的改變,例如本來是很會講話,社交能力很強l的人,開始變得比較退縮,比較木訥,比較不願意與人互動。



警訊4:判斷力及警覺性變差:



因為判斷力和警覺性變得比較差,就比較容易受騙,比如像是接到詐騙電話時,就會很容易聽信對方的話術,然後把錢轉給詐騙集團。



警訊5:抽象性思考產生問題:



像需用到算數能力的問等,或無法理解言談中所包含的抽象意涵,而產生錯誤反應,甚至是無法理解日常生活所需的3C用品像是手機、電腦等的使用說明。

要不要限制吃雞蛋

美國海濱學院教授.梁文薔



雞蛋的營養價值



雞蛋的營養價值極佳。雞蛋的蛋白八分之七是水,八分之一是蛋白質,只有極少量維生素和礦物質。蛋黃是最營養的部份,除蛋白質外,還有脂肪、磷、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B12、維生素D和葉酸。其他較小的貢獻是維生素B1、維生素B6、鋅、鐵、鈣。而一個雞蛋只有75卡路里熱能。所以是一個營養密度很高的食物。



雞蛋的蛋白質品質很好,僅次於母乳。雞蛋的脂肪不太多,一個大號雞蛋約有4.5克脂肪。其中飽和脂肪有1.5克,多元不飽和脂肪有0.5克,單元不飽和脂肪有2.0克。這兩種不飽和脂肪都是好脂肪,飽和脂肪是壞脂肪。因為飽和脂肪會使血膽固醇增高,其中的壞膽固醇(LDL)也增高;多元不飽和脂肪會使血膽固醇降低,其中的壞膽固醇(LDL)降低,好膽固醇(HDL)升高;單元不飽和脂肪會使血膽固醇下降,其中的LDL膽固醇下降。所以雞蛋的脂肪中,好脂肪多,壞脂肪少。雞蛋還富於黃體素和玉米黃素。這兩種化合物類似β-胡蘿蔔素,對眼睛有益。



飲食中的膽固醇與血膽固醇是兩回事



雞蛋是普通食物中膽固醇最高的。醫學界曾勸大家不要吃太多膽固醇,所以也奉勸大家少吃雞蛋。一時雞蛋成了膽固醇的代名詞。有些中年以上的人為了健康甚至完全不吃雞蛋,見了蛋黃如見毒蛇猛獸。



其實,飲食中的膽固醇與血膽固醇是兩回事。一般人體內每日自製膽固醇約2000毫克。飲食中的膽固醇多的時候,有的人自動減少自製膽固醇,有的人不會調整,血膽固醇會因吃膽固醇多而增加。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因食用過多膽固醇使血膽固醇升高。一直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方便的辦法測知每人的調適能力,所有叫大家一律謹慎從事。



吃雞蛋安全嗎?



多年來美國營養學者曾勸大家少吃雞蛋,後來又放鬆尺度,說健康成人每日吃一個雞蛋不太可能會對心臟病與中風有不良影響,但是糖尿病患者例外。每日吃一個雞蛋的糖尿病患者的心臟病罹患率,比吃少於一個雞蛋的糖尿病患者之心臟病罹患率為高。平均來說,成人每日吃三分之二個雞蛋,無論是單獨吃,還是混在其他食品中,都未嘗不可。



近一年來又有新研究報告發表。一個報告顯示每日平均吃一個以上雞蛋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會升高77%。有的專家認為雞蛋攝取量只是一個人整個飲食方式的特點,糖尿病罹患率增高不能由雞蛋負責。無論如何,這些較新的研究報告的綜合結論給了我們比較明確的指示,對健康狀況不同的人做了不同的建議。



最新的建議是:如果你的LDL值正常,可以每日進食300毫克膽固醇。一個大號雞蛋的蛋黃含有210毫克。所以如果一天吃一個蛋黃,這一天還要吃其他含膽固醇的動物性食品,很可能就會過量了。如果你的LDL值過高,或者你已經在吃降膽固醇藥劑,每日膽固醇攝取量最多只能有200毫克。這也是美國心臟學會的態度,不堅持每天一個人可以吃幾個雞蛋,而是堅持一天可以吃多少膽固醇。



到底每天可以吃幾個雞蛋?



根據目前的研究總結,筆者認為你是否可以每日吃一個雞蛋要看你自己。如果你是一個沒有糖尿病的健康成人,也不想將來患糖尿病,你的LDL值也很正常,最好依照專家們的建議,平均每日不超過一個雞蛋。這是包括可見雞蛋和隱藏在各種食物中之雞蛋。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最好能維持最多每週3到4個雞蛋的限制。如果你現在吃雞蛋數目少於每週3、4個,不妨略微放鬆一下,不必太緊張。注意脂肪攝取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攝取量比數雞蛋數目重要得多。



以上所述,都是依據美國專家學者們的意見。據本人所知,加拿大、英國和澳洲均不設膽固醇攝取量上限,他們認為證據不足。



〈摘自《代謝症候群》一書〉

人生,選擇比努力重要

侯文詠

最近有兩件事,被我合成了一件說。



兒子幾天前跟我說,他覺得人生,選擇比努力重要。



我問:『為什麼?』



他說:『做對了選擇,就算努力不夠,還是有機會。一旦做錯了選擇,再怎麼努力也無法超越那個選擇的格局。』





我點頭贊許,這話倒是有點意思。



好笑的是,我聯想到的,不是什麽努力不努力成功不成功,而是另一件事——愛情。



人說相愛容易相處難。其實相處也不難。



大概是我結婚了十幾年了吧,婚姻生活一直無災無難。常被問有什麽秘訣?我總說:其實是因為很幸運啦……這話不是故作謙虛,而是,想來想去,就是兒子那句話:婚前的選擇比婚後的努力更重要。



相愛的時候,常說如果對方可以改這個那個,我就愛他了。先把這個前提拿掉,看看是不是還能愛對方。如果還能,以後相處就容易了。



累積我和雅麗小姐近二十年你來我往的婚姻,到最後的結果是:我沒改變她什麽,她也沒有改變我什麽。說的更明白一點,我們是在理解到這件事的前提下,還開開心心地找到一種方式一起生活,這才有幸福可言的。換個角度說,能把改變對方,或者期待對方為自己改變的期望拿掉,兩個人的生活當然會更有趣許多。



說來說去,又回到了這個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硬道理。





兩種老公,兩種人生。(女人該看,男生必看)

這是別人分享, 很有意思!!!



A:

她:“老公。幫我倒杯水呀。”

他:“石頭剪刀布。誰輸了誰去。”

她:“算了。我自己去吧。”



B:

他們坐在一起看韓劇。她起身。他問“去幹嘛?”

她:“去倒杯水。”

他:“你坐這看吧。我去給你倒。”



*女人要求不高,她對男人唯一的要求就是“疼她”,

你可以什麽都没有,只要你疼她,她就有足够的勇氣把自己的下半輩子交給你。*



A:

他晚上下班。給她打電話“老婆。我晚上和朋友出去吃飯。”

她:“你不是答應我陪我逛街的嗎?”

他:“改天吧!”

她默默地流淚。为什麽每次都是這樣?



B:

他下班的時候打電話給她:“親愛的。别人給我一張奧運會的票。巴西隊啊!一会兒我去

看球了啊。”

她:“哦。這樣啊。好吧。”

他:“怎麽不高興了?”

她:“你忘了。上周說好今天我朋友和她男朋友請我們吃飯啊。”

他:“唉呀。對不起親愛的。我忘記了。那我把票給别人吧。我陪你去吃飯。”

她:“不要了。吃飯可以改天。或者你先去看。我們等你。”

他:“那不行。答應你的事情必須得做到。再說你自己跟他們在一起像電燈泡似的。

你肯定不舒服啊”

她:“没事……”

没等她說完,他很強勢地告诉她“好了,聼我的,你收拾一下,我一會兒去接你。”



***其實女人不是不懂事,只是她需要碰上一個懂事的男人,其實情侣之間是可以互相的。***







A:

他:“我晚上出去吃飯了啊。”

她:“幾點回家?”

他:“九點之前肯定回家。”

九點半,她:“你怎麽還不回來啊?”

他:“十點。肯定回家。”

十一點。十二點。一點。兩點……

後來,她不再打電話催他,因爲她知道,對於不守承諾的男人,一切“肯定”都是“未必”。



B:

他:“我晚上出去吃飯。九點之前肯定結束。然後我們去看電影。”

她:“你能那麽快就結束嗎?”

他:“放心吧。我答應你了就一定能!”

快到九點的时候。他:“收拾一下吧。我馬上就到你家了”



**信任,是在一件一件小事中建立起來的。**





A:

她生理期。身體不舒服。頂着疼痛洗衣服。收拾屋子。

他坐在電腦前面玩遊戲。

她幹完活。躺在床上。嘆出了一口氣。

他看了她一眼:“老婆。辛苦了!”然後轉過頭。繼續玩他的遊戲。



B:

她生理期。很難受。起身準備洗衣服。

他抓着她:“你去床上躺着。我來!”

她:“你會做家務嗎?你自己洗過衣服嗎?”

他:“不會做可以學着做啊。以後你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我當然要獨當一面!”



****女人需要的不只是甜言蜜語,哄她幾句,她也許會給一個微笑,

但是實實在在的呵護,她會對你一輩子的感恩,並且會回報給你一個溫暖的家。****





A:

她給他拿了一包榛子。然後她去洗衣服。

回來的時候。榛子已經被他吃得所剩無幾。



B:

她拿給他一包榛子。然後自己去收拾屋子。

回来的時候。她看見電腦前面放了一堆剝好的榛子仁。





*女人很感性。她炫耀你對她的體貼,就好像炫耀無數卡鑽一樣。

這麽廉價的買賣,是用一點心思就能收穫無比的財富。*





A:

他說:“你是最好的。”

她問:“我哪好?”

他:“學歷高、能力强、長得漂亮、對我又這麽好。”

她笑了。



B:

他:“你是我所遇到最好的女孩兒。”

她:“我哪好?”

他:“你對身邊的每個人都很友善、很無私,對人對生活總是很感恩、

一個人有一顆善良的心、會讓周圍的人感覺到溫暖,

你是我見過最善良的女孩兒,傷害你的人都應該下地獄!”

她哭了。



**一個人,是因爲你對他好,所以覺得你好。**

**一個人,是因爲懂得你的好,所以想要對你好。**

燕麥紅不讓 吃多少才夠?

文╱王一昕



由於醫學證實燕麥富含有效的保健成分,市面上已有多項燕麥相關產品獲得行政院衛生署的健康食品認證,尤其是燕麥不僅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預防便祕,燕麥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β-Glucan(β-聚葡萄醣)又獲證實可以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減少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某些含鉻(Cr)的燕麥產品也證實可有助於降低飯前(空腹)血糖值,所以,有愈來愈多的人選擇吃燕麥來保健。



屬於禾本科的燕麥正當紅不讓!根據美國《時代雜誌》的評選,燕麥是穀類中唯一獲得最佳10大推薦營養食品,也是第一種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健康食品。



產量驚人,市場競爭激烈



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公元1世紀時,燕麥就是西北歐主要的穀類作物,中國也早自西元500~1000年間就開始栽種,英國約自西元7世紀起大量栽培,而美國自西元1602年引入,加拿大則於1605年引進,到1786年時,美洲已大規模的栽植,用為人類與動物的食糧。依照美國農業部(USDA)的統計,全世界每年燕麥的產量約達5000萬噸。



燕麥以加工型態的產品問世已逾130年,過去大家所熟悉食用燕麥的模式,主要是以煮食為主,隨著科技的精進,沖泡式的燕麥片隨後也風行一時,近2年則單瓶裝的即飲燕麥(奶)產品紛紛問世,包括統一、桂格、愛之味等品牌的即飲燕麥產品也先後取得衛生署通過的健康食品認證,除了國外進口的有機燕麥奶,今年初泰山企業也跟進推出燕麥新飲品來搶占市場,而添加燕麥的食品也推陳出新,台畜公司近日甫上市由農委會委託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成功開發出的「燕麥肉酥」。根據業者的推估,單是燕麥即飲相關產品的市場規模,1年就可高達約10億元之譜,市場競爭相當激烈。



保健功效有佐證,該吃多少?



吃燕麥好處多,究竟燕麥該怎麼吃?而且每天該吃多少量,才足夠達到保健功效?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施純光指出,目前推出多項燕麥保健食品且已獲得行政院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的市售品牌,各自都有包括動物或人體實驗的科學實證,每種燕麥產品能夠達到保健功效的有效食用量因此而各個不同,除了參考所購買產品的建議食用量之外,想要更進一步詳細了解,可以直接瀏覽衛生署食品資訊網上的健康食品一覽表。(http://food.doh.gov.tw /foodnew/info/InfoHealthFoodList.aspx)



根據各品牌獲健康食品認證的資料顯示,若以煮食或沖泡式的燕麥片來看,想要達到降低血中總膽固醇、降低血中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或降低三酸甘油酯,減少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等目的,則每日食用量從50g、75g、100g到130g不等,視份量的多寡,可1次或分多次食用;若是可直接飲用的燕麥(奶)產品,為達保健功效,每天的飲用量從375ml、680ml到700ml不等,小包裝量少者可1次飲用1瓶,大包裝量多者則宜調整分2次或多次飲用。



當主食份量計算,過量會變胖



由於燕麥是屬於主食類,雖然具有保健的功效,但並不宜在3餐主食之外當作額外補充的保健營養品來吃,而是應該計入每個人1天所應食用的主食份量當中;否則,1天在3餐主食之外,又多喝了1、2瓶燕麥(奶)飲品的結果,可能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導致肥胖,反而增加身體的負擔。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最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草案,為了提高微量營養素與有益健康之植化素攝取量,原本6大類食物分類的「五穀根莖類」(主食類)擬修改為「全穀根莖類」,像是燕麥、糙米、全麥、薏仁、十穀米等都屬於全穀類,可輪流替換食用,食用的份量,以一般人每日攝取總熱量為2000大卡計算,建議主食的攝取量為12份,換算為米飯,即大約為3碗飯的份量;如果是女性,每日所需攝取的總熱量較少,約1500大卡就足夠,主食約需9份;若是熱量消耗較大的運動員,則每日總熱量的攝取需要2500大卡,主食份量就可食用達15份。



因此,將每日所需主食份量換算成燕麥片的食用份量時,大約每20g的燕麥片就相當於1份主食的量,如果為了達到降低膽固醇目的而每天吃50g的燕麥片,就代表每天已經吃了2.5份的全穀根莖類主食,還剩下9.5份主食(以一般人需要12份主食計算),宜以其他全穀根莖類代換,以使營養均衡。若是每天已經吃了130g的燕麥片,則代表已吃6.5份主食,還剩下5.5份;若是以飲用瓶裝燕麥(奶)來換算,則飲用1瓶350ml就相當於吃了2份主食(約等於半碗白飯),而每天飲用700ml者,就相當於必須在一日3餐的飲食中,扣掉4份主食的量。



簡單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午、晚餐中的一餐,平常是吃1碗白飯的主食,如果用燕麥來取代,就可以喝2瓶350ml的燕麥奶,而不要再吃白飯;如果泡燕麥片,一碗白飯,可以用80g的燕麥片來取代。



學會看營養標示 食用燕麥更健康



相較於其他常見穀物,燕麥本身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是要低一些,不過,油脂的含量卻是較高,而目前市售燕麥即飲食品有些無糖、有些含糖或添加牛奶、豆漿等不同食材,或調味成香草、巧克力等口味,也有些設計成隨手包式的不同風味的燕麥片,像是牛奶楓糖、水果優格、和風海鮮、黃金玉米火腿等,不同的產品,所含的碳水化合物(醣類)量各有不同,對有些需要計較熱量的肥胖一族或是需要注意糖分攝取量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有必要更加留意。



在購買或食用之前,最好要仔細審視營養標示,以及產品外包裝上的原料成分標示,以便仔細計算自己吃進多少熱量,或者是否達到保健所需的有效食用量。



以統一陽光高纖燕麥穀奶300ml瓶裝為例,瓶身標示的保健功效相關成分含量,除了含β-葡萄聚糖430.0毫克,還有菊苣纖維1.0公克;主原料除了燕麥、燕麥片,還有非基因改造黃豆;副原料則有水、蔗糖、高果糖糖漿、菊苣纖維、麥芽粉等;每一份量100ml所含的熱量為56.5大卡、碳水化合物 12.1公克,以喝1瓶300ml來計算,則吃入體內的總熱量應為169.5大卡。



又如愛之味純濃燕麥(香乳可口)350公克(340毫升),瓶身標示成分為水、澳洲燕麥與紐西蘭乳粉,也註明了含乳製品50%以上,所含β-聚葡萄糖(β-glucans)為200毫克,每100毫升熱量為48.6大卡、碳水化合物為8.0公克,飲用1瓶340毫升的話,則總熱量為165.24大卡。



搭配牛奶、豆漿,均衡好營養



市售各種瓶裝燕麥即飲產品中,有的吃得到燕麥顆粒,有的則很稀,而自己沖泡燕麥片時,加入牛奶飲用,也會發覺燕麥顆粒消失不見,缺少了燕麥顆粒會影響保健效果嗎?其實,燕麥含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因此沖泡式燕麥顆粒不見與水分多寡有關,不論用水或牛奶沖泡燕麥片造成顆粒溶解,並不會影響或破壞燕麥片所含的有效保健成分。



很多人習慣在早餐時吃燕麥,不過,想要從吃燕麥來達到保健功效,並不侷限在一日3餐的哪個時候吃,最好能留意均衡飲食,不論是燕麥奶或煮食沖泡式燕麥片,可以將燕麥視為一餐主食碳水化合物的來源,就好像傳統主食的稀飯或白飯一般,去搭配一些小菜,像是豆腐、水煮蛋或魚、肉等可提供蛋白質來源的食物,再加上一些蔬菜、水果,以達到豆、蛋、魚、肉、蔬、果等各類食物多樣化均衡攝取的目標為原則。



有些人覺得燕麥單吃沒有味道不好吃,該如何搭配其他食物讓它變得好吃?可視個人喜好與口感不同,可運用牛奶、豆漿等沖泡或以優酪乳調配於燕麥中,或是添加新鮮的水果丁。為避免熱量或糖分攝取過量,選擇搭配的食材,應以無糖或少糖者為佳。

前7大癌症,跟「吃」有關係

文∕施亮晨
癌症連續27年蟬連國人10大死因之首,每人莫不聞癌色變,雖然截至目前為止,大部分癌症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但也有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癌症的發生與個人飲食及不當的生活習慣包括抽菸、過度勞累及緊張壓力等因素有關,在飲食方面,調整一些食物是可以預防癌症發生的。
 

隨著高齡化及飲食西化的改變,國人罹癌人數不斷上升,根據衛生署最新癌症報告,平均每6分56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癌症,罹癌人數最多的癌症是大腸直腸癌,1年約有1萬人左右,近2年蟬連第1。



國人發生率最高的前7大癌症,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胃癌、攝護腺癌的發生,與飲食及烹調習慣都有一些直接或間接的關連性。



第1名 大腸癌:油炸、燒烤物易致癌



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跟飲食有相當的關係,目前文獻已知紅肉中含有左旋苯丙胺酸及肌胺酸,經過油炸或是燒烤後,所產生的致癌物質異環胺,會導致大腸直腸癌,不僅如此,由於紅肉的纖維質很低,如果沒有搭配高纖維食物,很容易引起便祕,便祕會影響膽汁及膽酸的中和,使得大腸上皮細胞受到刺激,因而癌化。



而除了低纖維質飲食之外,有研究顯示高熱量及高脂肪的攝取,尤其是動物性脂肪,會增加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這可能與高脂食物會促進膽鹽的分泌,造成腸內細菌代謝成腫瘤誘發因子有關;尤其是「沙發上的馬鈴薯」,指那些老是坐著看電視,一邊吃炸薯條高熱量食物的人,是罹患大腸直腸癌最高風險族群。



值得注意的是,嗜吃燒烤食物也與食道癌有關,加上抽菸及喝酒,尤其是喝劣質酒,使得食道癌的罹癌人數及發生率在最近這幾年有突然增加的情形。



第2名 肝癌:食物存放不當生毒素



而罹癌人數跟大腸直腸癌只差一點的是肝癌,1年也有近1萬人罹患肝癌,肝癌同時也是男性罹患癌症人數最多的癌症。肝癌主要與感染B、C型肝炎有關,但花生、玉蜀黍及榖類等物資的貯存環境如果沒有特別注意,很容易受到黴菌所污染,進而分解出黃麴毒素,其為肝癌的主要致癌物質。



此外,醃漬類的食品包括豆腐乳及豆瓣醬等,也會因為處理不當,受到黴菌污染產生黃麴毒素,所以吃醃漬類食品時要特別留意,看看東西是否已經變質、變味。



第3名 肺癌:與吸入炒菜油煙有關



肺癌的發生率在台灣一直都在前5名內,死亡率卻位居所有癌症的第一位,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肺癌雖然跟食物的關連性不大,但炒菜所用的油在高溫之下,會產生多環芳香烴(PAH),一般認為,肺癌與吸入炒菜油煙及拜拜的香煙有相當關係,如果廚房通風不佳,在炒菜的同時也吸入了PAH,此外,PAH也被懷疑會吸附在食物上,一併被吃下肚,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第4名 乳癌:高熱量、高脂肪食物相關



乳癌則一直是女性罹癌人數最多的癌症,雖然乳癌跟食物沒密切的關係,但也有研究指出,由日本移民到美國的日本人,乳癌的發生率較住在日本的日本人增加了1倍,認為乳癌的發生,與飲食西化有關。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停經後的肥胖是罹患乳癌的高危險因子,肥胖會使血液循環中雌激素濃度增加,進而促進乳癌細胞加速繁殖,尤其停經後婦女脂肪細胞是雌激素生成的重要場所,如果體重過重,脂肪細胞數大量增加,脂肪細胞生成的雌激素濃度就會升高,進而加速乳癌細胞的生長。所以,停經後的婦女,要少吃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多吃高纖維的食物,控制體重、多運動,不要讓自己胖起來。



第5名 口腔癌:檳榔是第一類致癌物



口腔癌的發生,與口腔長期受到刺激而產生細胞變性有密切關係,尤其嚼檳榔、抽菸與喝酒更是口腔癌的危險因子。台灣與西方國家在罹患口腔癌的危險因素上,最不一樣的就是嚼檳榔,根據統計,口腔癌的病人中約有88%都有長期嚼檳榔的習慣,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於2003年宣布檳榔是第一類致癌物。



第6名 胃癌:醃漬食物使致癌物生成



胃癌的罹癌人數及發生率在國內最近這幾年都已退居到前5大之外,林杰樑說,日本曾經做了一個研究,日本人移民夏威夷,結果發現老一代較多罹患胃癌,主要與其食用較多的醃漬物有關,但移民夏威夷的年輕一代,則是較多人罹患大腸癌,主要是年輕一代接受西方炸雞、薯條及漢堡飲食所致。



胃癌跟大腸直腸癌是可以從飲食習慣中去預防的兩種癌症之一,尤其是醃漬類的食物最好避免食用。另外,儲存的肉類食物像是香腸、火腿等,常使用亞硝酸鹽做為保色及防腐劑,其若與含有胺類或是乳酸的食物一起食用,容易促進致癌物質亞硝胺的生成;另外,亞硝胺也直接存在煙燻或鹽醃的肉類中,如鹹魚及鹹肉等,而含亞硝酸鹽的食物例如香腸、臘肉及培根等,直接加熱如油炸、煎、烤等,也會引起亞硝胺致癌物的生成。



第7名 攝護腺癌:吃大量蔬菜可預防



至於攝護腺癌,於男性癌症排名中也一直高居不下,在有關攝護腺癌的研究報告中,攝護腺癌和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具相關性,攝取大量的蔬菜是可以降低罹患率的。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親子樂遊 六大幸福提案

出處:親子天下網站Web Only

暑假,是最適合親子共遊的幸福時光。親子天下特別邀請沈方正、劉克襄等不同領域的旅遊達人,規劃了六大類最適合親子旅行的私房景點、超過三十特色行程,任你幸福搭搭配,創造屬於你和孩子的甜美夏日。

  

暑假,是最適合親子共遊的幸福時光。《親子天下》特別邀請劉克襄、沈方正等不同領域的旅遊達人,規劃了六大類最適合親子旅行的私房景點、特色行程,包括:戶外冒險趣、火車慢旅行、農村樂優遊、飯店悠假期、低碳綠旅遊、創意DIY

從划獨木舟、攀岩、溯溪,到坐蒸汽火車、飯店度假、捏陶、藍染……

不論是帶著小小孩,輕鬆漫遊,或是帶著大孩子挑戰冒險;不論是實踐低碳綠旅行,或是貼近319鄉品味人文、探索創意,《親子天下》超過60個旅遊行程,任你幸福搭配,創造屬於你和孩子的甜美夏日。

PART 1:低碳綠旅遊
環保當道,如何身體力行愛地球?騎單車、走步道是低碳旅行的首選。「低碳綠旅遊」單元分享「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周聖心和徐銘謙如何就地取材、利用「生態工法」鋪步道。《親子天下》除介紹花東雙鐵之旅外,並推薦八條最適合小小孩的單車路線。幫助大人與小孩一起走進山林、親近自然,享受友善環境的低碳之旅。

PART 2:農村樂優遊
繁忙的都市生活,讓人精神緊繃。何妨到農村度假,親近土地,擁抱大自然,紓解心情。「農村樂優遊」單元分享李建德、程昀儀夫婦,從打造國際品牌到小農米商的心路歷程,一起感受土地的力量。《親子天下》並介紹四家最適合親子旅遊的農場、牧場,與孩子一起觀星、看雲、餵牛羊……,體驗農村生活。

PART 3:戶外冒險趣
玩沙、丟球、溜滑梯,已經無法滿足孩子滿滿的精力嗎?試試挑戰性極高的戶外冒險活動吧,到野外溯溪、攀岩,保證孩子開心又滿足。「戶外冒險趣」單元邀請穿越印度五千公尺喜馬拉雅山系冰河區的冰原女俠林乙華,以及「小鬍子冒險學校」負責人戴昌盛,分享他們擁抱自然的感動。《親子天下》並介紹可以浮潛、划獨木舟、攀岩、溯溪的好地方,讓你與孩子擁有一個狂野、成功挑戰自我的夏日時光。

PART 4:火車慢旅行
慢慢玩,輕鬆玩,火車旅行是最經濟的親子之旅。「火車慢旅行」單元分享作家劉克襄藉由火車之旅,品嘗偏鄉小鎮的生活況味,他也推薦令他思念不已的「南迴線」。《親子天下》並介紹台灣東西部最適合親子旅遊的「平溪支線」和「舊山線」。

PART 5:飯店悠假期
有時候,只想度假,卻沒有時間進行規劃。那麼設備齊全,活動五花八門的飯店就是絕佳選擇。「飯店悠旅行」單元分享礁溪老爺大酒店總經理沈方正的「漫遊、慢遊」旅行哲學,鼓勵遊客走進鄉間,感受純樸之美。他也推薦了宜蘭四個適合親子旅遊的私房景點。《親子天下》並介紹十來家有山水、水療、海洋、生態等特色的優質飯店。善用飯店設施與活動,能幫助你與孩子創造美好的旅行記憶。

PART 6:學習DIY
如何藉由旅行來厚植孩子生活的、藝術的、文化的基礎?動手做、玩中學是孩子有效學習的最佳方式。「學習創意遊」單元分享華陶窯創辦人的「生活美學」觀點,並推薦學捏陶、製紙、木工、藍染的最佳地點。

感覺統合遊戲,在家輕鬆玩


 

《感覺統合遊戲,在家輕鬆玩 》_從遊戲中累積成功經驗及自信


 


 

孩子老是在學校闖禍──從遊戲中累積成功經驗及自信


 

「如果不是因為他是我生的,我就把他打死!」

冠霖的爸爸氣急了,每次學校的老師打電話到店裡都沒好事,不是冠霖又跟同學打架,就是孩子又闖了什麼禍,老師需要找家長到學校談談……。


 


 

剛剛爸爸才到幼推園去把冠霖帶回家,這次是因為冠霖在搶玩具的過程中,把同學打傷了。在園長辦公事裡,冠霖的爸爸不斷地向同學的家長道歉,同樣的場景已經不知道重演過多少次,終於園長逼不得已地告訴爸爸:「能不能考慮幫冠霖換個環境?因為同學的家長威脅說:『如果冠霖繼續留在學校,她就幫自己的孩子轉學,並說服其他的家長一起幫孩子轉學』。」


 

敏感、不懂得自我控制導致誤解


 

其實冠霖不是個壞孩子,熱情的他超喜歡幫助別人,但對於常常遭同學指控他愛打人,他也不知道該怎麼替自己辯解,他真的有滿腹的委屈,每次被老師、爸爸責罰時,卻只會生氣地反抗或是嚎啕大哭。


 

「同學搶我的玩具我不給,伸手一推,他就跌倒受傷了。」

「同學笑我是『大笨象』笨手笨腳,我好生氣,順手把手上的玩具一扔,就打中同學,又讓同學受傷。」

「排隊的時候,同學粗魯地推擠讓我覺得很不舒服,隨手把同學推開,他就哇哇大叫地去跟老師告狀。」


 

上述的事件不斷地發生,大人對冠霖一點辦法也沒有,相對的,冠霖對這個不公平的世界也同樣一點辦法也沒有。事實上,比同儕長得高大的冠霖一點都不壞,他只是很敏感,又不懂得怎麼控制自己的力氣。


 

給予足量刺激,發現孩子的不同


 

到了大班才轉學到新的幼稚園,對冠霖來說是很可怕的事。他害怕新同學不喜歡他、害怕老師不喜歡他、害怕表現不好又讓爸爸生氣……,好多好多的害怕讓冠霖變得沉默,不敢主動跟新同學一起玩,但是問題沒幾天就被解決了。


 

新學校裡有很特別的活動,讓冠霖變得越來越有自信。每天早上的遊戲時間,老師會先帶著小朋友用小毛巾搓揉全身,然後輪流在粗粗的地毯上滾來滾去,讓每個小朋友的感覺神經都甦醒了,才開始一整天的課程。


 

下午放學之前都有「擁抱與讚美時間」。老師與小朋友一起觀察所有的老師與同學,發現彼此的優點,並選擇一個自己覺得很棒的人,在放學之前主動地給予對方讚美及擁抱。


 

第一次被Emma老師擁抱,並稱讚他幫忙收拾玩具非常用心的冠霖,雖然滿臉的害羞,但是他高興極了。


 

第一次被小朋友擁抱,並且謝謝他分享故事書和玩具,冠霖更是開心地一整晚不停地跟爸媽炫耀。


 

在新學校裡找到自信的冠霖,越來越喜歡上學。他在遊戲中學會了控制自己的力氣,同學不小心惹惱了他,他也會忍住怒氣,試著以勸告的方式要求同學不要再這樣,並且不再先動手還擊。只花了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冠霖就從愛生氣的小鬥雞變成有禮貌的小紳士。


 

從遊戲中累積成功經驗及自信


 

您的孩子也有相同的困擾嗎?

事實上,那不是一種病,只是孩子操作的品質不夠好。

一般若觸覺系統比別人敏感、本體覺也不發達的孩子,假使長得比同儕高壯,很容易就會出現像冠霖這樣容易被激怒、笨手笨腳的狀況!


 

因此,總是不斷地在同儕中遭遇挫折而打擊自信,孩子當然會覺得委屈、不開心,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對孩子是非常大的傷害。事實上,解決的方法並不難,只要給予足量的刺激,從日常遊戲中累積孩子的成功經驗,他慢慢地就會重拾信心。


 

醫師小叮嚀

感覺統合並不是一種「治療」,而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種自然的刺激,將孩子本來就應該有的能力引導出來,讓孩子運用自己的力量突破成長的障礙,使他快樂、自信的成長。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五行 如何對應五臟?

五行 如何對應五臟?
  中醫把人的臟腑器官依照五行做分類,五行是相生相剋的關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只要其中某一關係出問題,對應的器官就會生病,因此,可透過五色食物來保養。
 

  古人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生、剋關係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指出,在中醫來說,五行的屬性,聯繫著人體的臟腑器官,並通過五臟為中心:

金 → 肺
金屬都是有聲音的,而人的語言聲音,都是由肺氣鼓動而成;同時肺可說是嬌貴的臟器,害怕火氣來薰蒸,所以用「金」來代表「肺」。

木 → 肝
木的性能是向上、向四旁舒展的,它的性格是剛勁的,這與臟腑器官中可謂「將軍之官」的肝,具有善疏洩等特性是雷同的,所以用「木」來代表「肝」。

水 → 腎
水的特點與火恰恰相反,水都是向下行的,而人體每天喝進去的水分,通過「三焦」下行,最後由膀胱排泄出去。古人認為這種排泄水分的功能,是由腎臟領導,腎臟正常則小便通利,一旦腎臟發生病變,則小便跟著失常,所以稱腎臟為「水臟」,所以用「水」來代表腎。

火 → 心
一切火燄都是向上生的,而「心」在生理上,是向上開竅於舌,因此,當有病變時,如果發生舌尖發紅且痛、臉部紅赤等現象,都認為是心火上炎,所以用「火」來代表「心」。

土 → 脾
土是萬物之母,沒有土就不能生長萬物,而人之所以能夠生存,全靠飲食營養,沒有脾胃的消化和吸收,人也就得不到營養而不能存活,所以用「土」來代表「脾」。
由於中國人一向講究養生之道,尤其對於食的效果,自有一套獨特的理論,「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因而深入人心。將食物依「青、赤、黃、白、黑」等五色分類,可歸納出不同的補償作用,而這五種顏色可對應到「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學說,再進一步對應到人體的「肝、心、脾、肺、腎」等五臟。這種推演方式衍生出來之後,漸漸被套用在藥物和食物的區分方法上,成為一套獨特的飲食養生法。

 
五色食物精心挑

  白色食物 →金→肺
青色食物 →木→肝
黑色食物 →水→腎
紅色食物 →火→心
黃色食物 →土→脾

樂活穿衣新主張

文:本刊編輯/周琳霓
通過國際環保紡織協會(nternational Oeko-Tex Association)檢驗,即可獲得專屬的環保標章(摘錄http://www.ocko-tex.com)。
人類四大基本生活目標:食、衣、住、行,如果都能注入環保的概念,相信對地球的永續保護,將會產生無限大的價值,這一次我們就先來談談如何在每天都要穿的服飾當中,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你的衣服夠環保嗎?
最近幾年,大家都有一個共識:「沒有慾望,就沒有殺生」,所以許多毛皮的服飾漸漸被人工毛皮取代。撇開不是一般大眾消費得起的毛皮大衣,那平時我們所穿著的衣服,又會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呢?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喬昭華老師表示,衣服從布料製作、染整、服飾清洗到丟棄都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
‧纖維選擇
衣服纖維可分成天然纖維與人造纖維,天然纖維包括植物纖維如棉、麻等,及動物纖維如羊毛、蠶絲等;而人造纖維包括人造再生纖維如嫘縈(Rayon)、溶劑直紡人造再生纖維素纖維(Lyocell)、竹纖維、大豆纖維等,半合成纖維如醋酸纖維、三醋酸纖維等,以及合成纖維如聚酯(Polyester)、尼龍(Nylon,又稱耐隆)、亞克力(Acrylic)等等。
喬老師指出,目前許多常見的人造合成纖維,都屬於石化產物,不論在製作或是衣物廢棄時的處理,都很容易對環境造成影響。但使用由天然纖維、人造再生纖維或半合成纖維所製作而成的衣物,當日後衣物破損需丟棄時,採用掩埋法處理可被微生物分解,而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不過因應科技進步與環保意識提升,很多製作纖維的廠商也陸續研發出較不會污染環境的合成纖維,像是利用玉米原料製作而成的Sorona高分子纖維、或是由玉米經發酵後所製作而成的聚乳酸纖維(PLA,又稱玉米纖維),都可在土壤中被分解。其中PLA纖維不只可做成服飾,現在也廣泛應用於垃圾袋、蛋盒、思樂冰杯蓋等處。
此外,台灣的布料廠商利用咖啡渣製成了「咖啡紗」纖維,不只在生產過程中減少對環境有害的化學物質的使用,同時強調只需用清水洗滌即可,不需要使用洗滌劑,都可以達到節能減碳的訴求。
而最近台灣也推出用寶特瓶製作出的環保衣服或地毯等紡織品,將原本千年不化的寶特瓶再製成聚酯纖維,以減少石油、水電等能源的耗用,並減少垃圾,使得回收(recycle)、再利用(reuse)、減量(reduce)不只是口號而已,而是實際落實於生活中,讓每個人都可以看到自己隨手做環保時的成果。
‧染劑使用
紡織品染色時應使用不會致敏與不會致癌的染料,以維護消費者的健康。另外,顏色越亮白的衣服,其所用的螢光劑通常都較多,如果是使用具有遷移性的螢光劑,對人體影響也較大。
衣物透過特殊的紫外線儀器照射後,如果出現有藍紫色光點,即表示此衣物使用了螢光劑,但消費者並無法以肉眼直接觀察;因此喬昭華提醒消費者選購服飾時,尤其是皮膚易過敏的人,應選擇顏色較自然的衣服,如粉白、米白等,對人體健康較不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洗滌污染
對於環保方面影響層面最大的,可能就是民眾洗滌衣物後所排放的廢水了!洗衣精所含有的磷,容易污染河川,造成優氧化的現象是早就知道的事實;同時又因為是石化產物,對環境與人體健康來說都是有害的。不過為了將衣服洗得乾淨,又不得不用這些洗衣精。
喬老師建議消費者,不妨選購無磷、不含螢光劑以及由天然成分所製成的界面活性劑洗衣精,除了不傷衣物外,同時也將環境污染的傷害降到最低。現在市面上已經可以購買到一些天然環保洗衣精,像是植物洗衣精(如橘子油、椰子油)、礦物洗衣精等,民眾在選購洗衣精時,不妨將之列入考慮的項目之中。
‧舊衣處理
許多人「逛街買衣」有時並不是為了需要而買,絕大多數人可能變成一種休閒、一種放鬆平時緊繃心情的活動。當衣服多到衣櫥都塞不下時,才會想到將一些比較舊的衣服送到社區舊衣回收箱,分享給偏遠地區或物資缺乏的人使用。其實這種分享的行為,在喬昭華老師看來,同時也是保護地球的好方法。
上述提到的天然纖維、人造再生纖維或半合成纖維等所製成的衣服,在廢棄時可被微生物分解,因此對環境較不容易造成傷害;但如果是由尼龍、亞克力等人造纖維所製成的衣服,掩埋時不易分解,造成垃圾堆積;焚燒又會產生廢氣而污染空氣,因此舊衣回收可以發揮其再利用的價值,而二手衣買賣也可以減少購買新衣服的動機,並且減少上游廠商製作成衣時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歐洲「國際環保紡織協會」推廣健康服飾不餘遺力
眾所周知歐洲推展環保不遺餘力,就連服飾方面也由私人名義在90年代初期成立了一個有一定公信力的組織,名為「國際環保紡織協會(International Oeko-Tex Association)」,其中特別針對在歐洲銷售的服飾進行「Oeko-Tex Standard 100」的檢驗,通過檢驗者即可獲得專屬的環保標章。
「Oeko-Tex Standard 100」的檢驗項目有很多種,包括重金屬含量、pH酸鹼值、甲醛含量、殺蟲劑含量、致癌染料、致敏染料、氣味、是否摻有禁止使用的纖維如石綿等等。目前有14家來自歐洲與日本的知名紡織品研究與檢測單位加入這個組織,其聯絡辦公室與代表處遍及全球40幾個國家,包括台灣在內(大部分是外銷歐洲的紡織品才被要求必須經過Oeko-Tex Standard 100檢驗),希望民眾藉由辨識Oeko-Tex所認證的標章,提高消費者購買信心,並確保自己所購買的紡織品確實為健康、環保的。
每天都要穿的服飾,你可曾想過也可以注入一點「環保」概念呢?現在政府推動資源回收,主要還是著重在消費者購買產品後垃圾處理的層面,其實環保也應該落實在設計、生產的過程當中,從綠色設計(green design)、綠色生產(green produce)到綠色消費(green consume),當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有這種共識時,相信地球將會越來越好,再次回復到那曾經美麗的星球。
(選錄自《健康世界》404期 2009年8月號)

五樣好東西,請不要吝嗇




                                                                                                                                           五樣好東西                                                                
                                                                           
因緣際會下,看到一位名吳寶芬講師的健康講座報導,
她贏得滿堂喝采下,是抽絲
繭地打破一般人根深蒂固的錯誤飲食觀念。                                    
                                                                           
為一改前非,將筆記好好整理一番!                                           五樣好東西是:                                                            
                                                                           
1.       
睡前喝豆漿、(soya bean milk before sleep)                        睡前喝豆漿:豆漿富含100%的優質胺基酸,可 製造充分的生長激素,促進身體的新陳 代謝,消耗體內多餘的醣份和脂肪,所以睡前喝豆漿,有減肥的的效果,這就是「胺 基酸減肥法」,又叫「懶人減肥法」。                                        
                                                                           
此外,大豆富含異黃酮素(天然的雌激素),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保護心臟,預 防心肌梗塞,所以女生得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只有男生的? 誘壑坐@,異黃酮素並可抑  制人體鈣質的流失,還可預防與基因遺傳有關的乳癌與腸癌,因此睡前喝上一杯    
250cc
的豆漿,冷熱甜淡隨意,可讓您有一個好睡眠、好體質。                   
                                                                           
但是現在市面上的黃豆有80%是基因改造的,目前基 因改造的食品對人體的影響如何 還未可知,購買非基因改造豆漿,建議購買無防腐劑喔,睡前喝比早上喝的效益更   大。                                                                      
                                                                           
2.       
吃水果比吃蔬菜好、 (fruits are better than vegetables)          
                                                                           
吃水果比吃蔬菜好:當個「好色之徒」吧,吃水果要選香的,顏色鮮豔的,含有大量 松脂,多吃對身體有益。且吃水果比吃蔬菜好,松脂成分可抗壓,如芒果要選土芒   果,葡萄要吃紫葡萄,西瓜選無子大紅西瓜,蜜瓜選綠色的,哈蜜瓜要選肉色的,水 果中以榴璉的松脂居第一。然今後別再吃西柚因會抑制肝的解毒!                
                                                                           
3.       
綠茶效益勝過水 (green tea is better than plain water)           
                                                                           
建議喝綠茶來代替水和紅茶,因水帶不走身上不好的物質,紅茶為已發酵的熟茶,因 此綠茶優於紅茶,多喝綠茶可以降低巴金森,且綠茶含兒茶素,能保護關節軟骨緩解 疼痛。另外,泡過後無味的綠茶包,可用來擦過敏的皮膚跟濕疹唷!              
                                                                           
4.       
天天來杯咖啡吧 (a daily coffee is good for you)                 
                                                                           
喝咖啡選阿拉伯豆:每天一杯咖啡,喝咖啡的好處是咖啡可抑制多巴胺L-Dopa,預防 老化、巴金森氏症、防癌,咖啡會活化大腦命令四肢時所需要的傳導物,年老以後身 手較為協調,壞處是喝咖啡會流失鈣與一些維他命。                            
                                                                           
懷孕前三個月禁喝,因易流產 。此外,喝咖啡要選阿拉伯豆,不是爪哇豆,豆子要  新鮮,放久了會產生黃麴毒素。                                              
                                                                           
5.       
將癌細胞改邪歸正的蕃薯 (sweet potato can get away the cancel    
cells)   
                                                                
                                                                           
蕃薯導正病變細胞:蕃薯含神經節肝酯,能導正病變細胞;且蕃薯可以減肥,因為其 澱粉是水溶性纖維,不會囤積體內。                                          
                                                                           
蕃薯的甜味是多醣,對人體有益,比吃飯更有飽足感,建議一週可用一餐蕃薯代替飯 來吃。蕃薯愈紅愈甜愈好,烤的比水煮和蒸的好,且烤後連皮一起吃更好。        
                                                                           
                                                                           
專作放射線之醫師,認為『微波爐』會利用電波少一個正價電子,運用水分子之震盪 使食物變熱,所以食物易變成自由基,就會容易致癌。所以偶而方便用一下,最好還 是少用『微波爐』最好!                                                    
                                                                           
以下文章值得參考                                                          
                                                                           
人體內的有毒物質主要來源於兩個途徑:一是大氣與水源中的污染物、通過呼吸及進 餐而侵入人體內,鉛、鋁、汞等重金屬就是其代表;另一個是食物在體內代謝後的廢 物,如自由基、硫化氫等。時下,清除體內垃圾已成健康時尚。                  
                                                                           
? C方法可幫您及時清除體內 毒素。                                         
                                                                           
1.       
主動咳嗽法: (proactive cough)                                    自然界中的粉塵、金屬微粒及廢氣中的毒性物質,通過呼吸進入肺臟,既損害肺     臟,又通過血液迴圈而!株連'全身。借助主動咳嗽可以'清掃'臟。每天到室外空氣 清新處做深呼吸運動,深吸氣時緩緩抬起雙臂,然後主動咳嗽,使氣流從口、鼻中噴 出,咳出痰液。                                                            
                                                                           
2.       
飲水沖洗法:(have a cup of plain water after getting up in the   morning)                                                                   定時排便,縮短糞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及時排出糞便中的毒素。每天清晨空腹喝 一杯溫開水,有利於大便通暢以及毒素從尿液中排出。                          
                                                                           
3.       
運動出汗法:(do exercises)                                       皮膚也是排泄毒素的途徑,主要通過出汗的方式,讓毒素隨汗液排出體外。        
                                                                           
4.       
巧用食物法:                                                     ●常飲鮮果、鮮菜汁(不經炒煮),鮮果、鮮菜汁是體內'清潔劑',牠們能排除體內堆  積的毒素和廢物。(fruit and vegetable juices are good)                      ●常吃海帶,海帶對放射性物質有特別的親和力,海帶膠質能促使體內的放射性物質  隨著大號排出體外,從而減少放射性物質在人體內的積聚,也減少了放射性疾病的發 生率。( sea weeds are good)                                                ●常喝綠豆湯,綠豆湯能輔助排泄體內的毒素,促進機體的正常代謝。(green bean  
soup helps metabolism)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反覆腰痠痛,尿路結石嗎?

反覆腰痠痛,尿路結石嗎?
  除了少數老人因攝護腺肥大,膀胱殘尿高,會在膀胱形成結石外,各部位的結石都是從腎臟掉下,若沒有阻塞,可能最多只會引起莫名的腰痛。
 

  40多歲的阿強有天後腰痛到站不直、全身冒冷汗掛急診,醫師檢查發現他的輸尿管有顆0.4公分的結石,阿強很驚訝,原以為結石一定很大,因為他父親之前健康檢查時發現的腎結石有5公分之大,卻從來沒痛過,為何結石大不會痛,結石小,卻痛到快在地上打滾? 高雄小港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美玉表示,臨床狀況就是這麼令患者驚訝——大顆的尿路結石通常沒有任何症狀,讓人痛得半死的結石往往很小。
據說在台灣泌尿科門診及住院中的患者,有1/3以上是為了治療結石而來,台灣人尿路結石發生率真的比較高嗎?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歐美等國家成人的尿路結石發生率約是5.2%,而台灣依不同單位所做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國人尿路結石發生率約8%、9%,甚至超過10%,比歐美民眾高出1倍,罹患率真的很高。

 
尿路結石沒阻塞,可能沒症狀

  所謂「尿路」是從腎臟、輸尿管、膀胱到尿道等部位,因此,尿路結石常被分為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等。張美玉說,但其實除了少數老人因攝護腺肥大,膀胱殘尿高,會在膀胱形成結石外,各部位的結石都是從腎臟掉下,若沒有阻塞,可能最多只會引起莫名的腰痛。
但如果結石造成腎盂或腎盞阻塞,或是掉在輸尿管狹窄的地方引起阻塞,尿液無法順利通過,就可能引起腫脹及劇烈絞痛。包括輸尿管和腎盂接合處、輸尿管越過髂骨動脈的部位,或是輸尿管穿過膀胱的位置,都是輸尿管最狹窄的地方,而尿路結石最常卡在這些地方。

 
結石磨擦輸尿管,比生產還痛

  有人說尿路結石的痛是僅次於生產痛及牙痛的人生第3大痛,美國人甚至說是第1大痛。張美玉說,結石痛稱為「腎絞痛」,但其實真正會痛的常常不是腎裡的結石,而是從腎掉下來卡在輸尿管的小結石,為何小結石特別痛?可能是因為小結石表面粗糙,刮過輸尿管時特別痛,也可能是輸尿管平滑肌想把小結石排出去,造成痙攣而引起內壓升高。
尿路結石症狀除了劇烈絞痛之外,由於泌尿系統和支配內臟神經屬同一支,因此患者常合併冒冷汗、血壓上升、噁心嘔吐感;若尿路阻塞引起感染,則會引起發燒;而因結石阻塞泌尿系統,因此也可能出現血尿;而膀胱結石則多以血尿及解尿困難表現。

 
不痛的結石更可怕

  不過,醫師最擔心的是完全沒有症狀的患者,張美玉說,有1~2成患者結石掉到輸尿管未造成完全阻塞也沒有症狀,等到感覺水腫等症狀就醫,常發現輸尿管壁被結石黏住,腎功能也損壞了。而且這種病例還不少見,尤其好發在結石復發者身上,因此,結石治好的患者至少每半年要回診1次,因為結石5年的再發率高達5成以上,所以,就算沒有症狀也要定期追蹤。
而周固則提醒痛過又好的患者,即使症狀解除了,還是要就醫檢查,就曾有患者結石疼痛好了,雖告知應手術取出結石,但患者抱著僥倖心理不想處理,轉而尋求標榜可以不開刀「化石」的中草藥,結果最近又回來了,不但結石還在,腎功能也損壞了,接下來無法利用增加有效尿量的方法協助排出結石,且輸尿管與結石沾黏得很厲害,這下恐怕就得開刀。而一側腎功能損壞還好,有些人是兩側腎臟都有結石阻塞,嚴重者甚至得終生洗腎。

 
飲水量少是結石關鍵

  為什麼會引發結石?尿液濃縮是最重要的原因,周固和張美玉均表示,雖然很多人都強調飲食習慣,或是喝硬水或軟水的問題,但最重要的是飲水量。有研究將民眾飲水量從1000多c.c.到2000多c.c.分組調查,發現飲水量最少的結石發生率遠高於飲水量最多的民眾,因此,尿路結石高危險群一定要多喝水,讓有效尿量增加。
性別、種族及遺傳也很重要,張美玉表示,男性結石率約是女性的3倍,而有結石家族史者,結石率可能增加到7、8倍,有可能是基因影響,或是相同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因為天氣熱,流汗多,若未多補充水分,尿濃度高,也造成結石發生率大增,因此,夏天結石發生率比冬天約高出3、4成。

 
吃肉、吃太鹹,比草酸或鈣更危險

  周固表示,北台灣的水多為軟水,南台灣則多硬水,流行病學就顯示南台灣的結石發生率高於北台灣。過去,慈濟醫院也有研究發現吃紅肉和動物性蛋白餐數愈多的人,結石風險遠高於以蔬菜等植物性飲食餐數多者,台灣飲食西化,攝食肉類愈來愈多,相對增加結石風險。 而張美玉則提醒,國人愛吃重鹹,鈉攝取高會增加鈣在尿中排出,尤其國人愛喝湯,湯要夠鹹必須加很多鹽,但喝幾碗湯可能就超出鈉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了。
由於台灣的結石,草酸鈣結石占第1位,磷酸鈣結石第2位,兩種結石占了8成左右,磷酸銨鎂結石約占1成、尿酸結石占1成,而罕見疾病的胱氨酸結石占1%左右,由於鈣鹽結石占所有結石大宗,因此為了預防結石,大家都不敢喝牛奶、吃豆腐等含鈣食物,更視高草酸和含鈣的菠菜豆腐湯為大忌。
周固提醒,其實含鈣食物並非引發結石的原因,雖然尿裡會有鈣,但重點是尿太酸才會和鈣形成結石,其實只要均衡飲食,草酸和鈣會在腸道結合由糞便中排出。
事實上,有研究發現,缺鈣飲食易增加尿酸吸收,結石發生率反而增加,所以周固和張美玉都不建議民眾限制鈣的攝取,該補充鈣時,還是要補充;不過,若是酸結石的話,和飲食的相關性則很高,因此,一定要控制肉類和內臟等含普林高的食物。

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冬天9大傷身壞習慣



【企畫/陳淑卿 文/丁彥伶】
冬天天氣冷,人體畏寒自然會有一些反應與作為,久而久之便養成習慣,但這些習慣其實對身體是有傷害的。這些冬天常見的幾個壞習慣,會產生什麼問題?應該怎 麼做,可以健康過冬?

壞習慣1:全身肌肉關節縮起來

好冷!大家都會忍不住縮起脖子、拱起肩膀手抱胸瑟縮起來,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簡文仁表示,這就是台語所謂的「ㄍㄧㄩ(縮)冷」,但這只會愈縮愈 冷。
簡文仁表示,緊縮起身子來,剛開始會覺得比較暖了,但肌肉緊縮久了,血液不循環反而會覺得愈來愈冷,也有很多人就乾脆縮著身著連續好幾小時窩在沙發椅都不 動,也因此常會扭到、閃到,睡一覺醒來「落枕」,這都是肌肉緊繃太久沒有動,肌肉僵硬,隨便一個較大的動作,就可能引發肌肉拉傷了。

解決對策:每隔幾分鐘 就要動一動

簡文仁表示,每隔幾分鐘就要動一動,讓肌肉可以伸展。可以試試簡單的「雙手向上舉握」運動。高舉過頭,雙手握緊維持3~5秒,鬆開3秒後再重複進行,連續 多次,再將手放下。這種簡單的肌肉收縮放鬆動作可產生熱能,很快就暖和了,等熟練了,可以從前臂、手臂及肩膀的肌肉一起用力再放鬆,熱身效果就不只是手 臂,而是整個上半身的肌肉都有運動到。
而下半身則是做腳板翹起用力伸展腿前側肌肉,之後再腳尖往下用力,這樣的肌肉收縮放鬆也是各持續3~5秒,很快就會覺得從臀部、大腿和整個小腿都運動到; 如果不方便做這麼大的動作,就將腳用力往地上踩,也是維持3~5秒鐘再放鬆。
簡文仁說,這些雖然是很小的動作,但卻是很好的肌肉能量動作,多做幾次的運動效果就相當於走路及舉沙包的運動,如果再加上呼吸訓練,用力吸飽氣,再把嘴嘟 小小地慢慢均勻地細長吐氣,讓肺活量增大,如此連心肺功能也可一起訓練。

壞習慣2:嘴唇乾 頻頻抿嘴唇

嘴唇都乾到裂開來了,明知不能舔嘴唇,還是忍不住用口水把嘴唇沾濕。雖然暫時緩解唇裂之痛,但就像飲鴆止渴般,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提醒,口水裡含有溶解角質 的酵素,等口水乾了以後,嘴唇上薄薄的表皮可能又被破壞一層,嘴唇裂痕深度可能又加深了。
趙昭明表示,每年冬天,週邊嘴唇炎的病例就會增加2成。嘴唇和其他皮膚構造不同,除了表皮薄薄的一層角質外,嘴唇內是由黏膜細胞構成,因此嘴唇表皮缺乏皮 脂腺的保護,暴露在冬天乾燥的冷風中很容易風乾裂傷,如果再用口水去舔,更會破壞嘴唇的保護角質層。
此外,冬天大家習慣吃火鍋或麻辣鍋等熱燙的食物,都會使新陳代謝加快,造成嘴唇表皮生成不正常並刺激嘴唇,嘴唇表皮的水分也易流失而更易乾裂,趙昭明說, 很多人看不慣乾裂發白的唇皮影響美觀,會不自主把唇皮剝落,反而使嘴唇表皮更易撕裂,流血發炎更嚴重。

解決對策:多喝水,擦有保濕護成分唇膏

趙昭明建議,有嘴唇炎的人要多喝水,才不會因為體內缺水而讓嘴唇更乾,如果覺得嘴唇的皮膚乾裂脫皮不雅觀,建議用沾了涼開水或凡士林等保濕劑的棉花棒,把 脫落的唇皮推掉,把嘴唇充分沾濕後,再擦上有油脂的護唇膏。刷牙後嘴唇上的牙膏要沖乾淨,以免牙膏成分造成刺激。
此外,可多吃含膠質的食物,強化嘴唇表皮的修護及防護力。同時也要注意,不要喝太熱的湯或水,避免吃辛辣的食物。
即使是冬天,也要加強防曬,嘴唇表皮防護力弱容易受紫外光傷害。選擇唇膏宜選擇天然色素製成,以免有害的色素沉積。

壞習慣3:洗過燙的熱水澡

「天氣好冷,上山泡湯吃美食正好!」台灣各處都有溫泉資源,因此泡湯成為每年秋冬季最流行的旅遊行程,不只出外泡湯要泡得熱呼呼,在家洗澡也愈洗愈熱。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泡熱水澡會讓人愈泡愈舒服,而且溫度的耐受性易讓人將水溫愈加愈熱,泡得全身暖烘烘雖然很舒服,但是溫度愈高,皮脂膜愈易被洗掉, 不只皮膚缺油脂易變乾,天然的保護膜被破壞後,也會因為乾癢而搔抓,一不小心就可能細菌感染。
不只皮脂腺分泌減少的中年人好發冬季癢,年輕人如果有過敏性肌膚,或是乾性肌膚者,洗澡水太熱也容易引發乾癢症,而糖尿病患及肝病患者也較易引發皮膚乾 癢。

解決對策:水溫不超過40℃ 加強保濕

趙昭明建議,水溫不要超過40℃,夠熱,洗後夠暖夠舒服,也不易引起皮膚的不適。
皮膚容易乾癢的人,平常就要注意加強保濕,補水後也要鎖水,保濕劑不只是泡完澡用,一天要補充好幾次才行。
喜愛泡澡的人,在水裡最好加一些精油,泡完澡後油脂可以附著皮膚幫助保濕,如果有異位性皮膚炎或嚴重冬季癢者,可以使用燕麥清潔產品,或在水裡加一點燕麥 或是太白粉,以形成物理性保護膜,預防乾癢。
現在溫泉湯屋的收費通常是2小時計算,很多人2小時都盡量泡在水裡,趙昭明提醒,泡水太久皮膚角質層的水帶油脂都會脫失,皮膚看起來變白像要脫皮般,此時 皮膚缺乏保護機制,洗後也易引起脫皮龜裂,而且體內水分大量流失。
因此泡澡每次不要超過10分鐘,起來喝水擦擦保濕劑,至少隔5分鐘再下去泡,在湯屋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才不會讓體內體表的水分流失太多。

壞習慣4:吃太燙的東西

當桌上一鍋熱滾滾火鍋不停滾動,似乎就讓人感到寒意全消,因此台灣人冬天總是愛吃火鍋,還要喝熱滾滾的紅糖薑汁地瓜湯取暖。不過,高雄榮總家庭醫學部主治 醫師薛光傑提醒,蛋白質變性的溫度是50℃~55℃,人體就含有蛋白質,吃太熱當心大傷害。
薛光傑說明,湯水滾沸時是100℃,若湯含油沸點更高,就可知吃了熱滾滾的火鍋湯有多傷!首先是燙傷,但因口腔黏膜耐受力比皮膚好,而且黏膜代謝速度快, 燙著了趕快喝冰水可能就不覺得痛,也很快就好了,但常看到抱怨喉痛的患者,舌頭及口腔黏膜都已纖維化,就是因為吃太燙的食物造成的,久而久之可能引起癌前 病變的口腔白斑。
冬天常吃的湯圓和湯包也是有致命吸引力的美食,薛光傑說,包餡的食物內外溫度差很大,有時外皮微溫覺得可以吃進嘴裡,但一咬開內餡卻很燙人,有人會直接在 嘴裡吹涼,有些人則是乾脆快速吞下,對食道又是一個大傷害。

解決對策:多拿個碗冷卻,湯圓湯包剪開

薛光傑說,吃熱燙的食物是一種習慣,也可能是口腔黏膜細胞和末梢神經纖維化影響,會愈吃愈不覺得燙,需要吃更燙的食物才過癮,但口腔黏膜、牙周牙齦及食道 都可能受傷。
薛光傑建議,吃熱食時最好多拿一個小碗,把想吃的東西先撈出來冷卻一下,人體自然體溫平均37℃,所以只要覺得食物燙口就可能超過50、60℃,因此滾燙 食物最好等到溫度降至微溫時再吃。至於湯圓和湯包最好先剪開或小心咬開一個洞,讓內餡及湯汁稍稍冷卻後再食用。


壞習慣5:冬季進補補過頭

「今天吃薑母鴨,明天去吃羊肉爐,後天來個燒酒雞,中午吃碗當歸鴨麵線也不錯!」台灣人一到冬天,三天兩頭都在吃補,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表示, 每到冬天就會有許多因為失眠、口瘡或是便秘等各種上火症的患者求診,就是補過頭所致。
楊賢鴻表示,很多有手腳冰冷的人到了冬天都會認為應該要吃點補品來養生,但部分上了年紀的女性族群多屬陰虛體質而非虛寒體質,陰虛體質者雖然體虛,但體質 卻偏熱,偏偏薑母鴨、羊肉爐等,都屬於極熱補的食補,輕則易口乾舌燥,重則引起失眠、青春痘、口破或口瘡久病不癒,或是牙齦腫脹、便秘等各種上火氣的症 狀。

解決對策:一個月最多吃一次 水加多一點

楊賢鴻提醒,薑母鴨或是羊肉爐、當歸鴨等這些食補,一般人一個月最多吃一次,虛寒體質者最多也不宜超過兩次,而40歲以下的女性偶爾可以吃些食補,但若年 過40即將更年期,或已經更年期的女性體質多屬陰虛,很容易上火,最好不要吃。
如果想吃的話,楊賢鴻建議,藥材濃度減少,水或高湯多加一些,以降低藥性濃度,鍋裡多加些涼性蔬菜如白菜、金針菇及白蘿蔔、木耳,沖淡藥效。不過,最好還 是選擇涼補,如麥冬、玉竹、菊花、西洋參鬚及白木耳等藥材,或是以蓮子、山藥、芡實、茯苓組成的四神湯。
楊賢鴻說,吃補藥要看個人體質,覺得手冷腳冷血循不好,但是平常也容易上火的人,最好選擇以補氣為主的食補,例如以參鬚取代人參的參鬚雞湯,而不是吃補血 養血的大補藥膳。

壞習慣6:餓得快 寒夜吃熱宵夜

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表示,冬天人體為了禦寒,會耗費較高的熱能,理應過了冬天會變瘦,可是現在卻總是發現,過一個冬天,大家都變胖了。
這是因天氣冷會讓人多消耗熱量,也因此晚餐後2小時,就容易覺得餓,但大家通常都會撐一下,等到睡前再來吃宵夜,加上馬上入睡沒運動,體內血糖一下迅速上 升一下降低,半夜易醒干擾睡眠,且很多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好,使得栓塞性中風或心臟病的風險劇增。
此外,很多人冬天晚上愛熱食,吃完馬上就睡,胃酸逆流嗆到胸、喉而引起疼痛。

解決對策:晚餐要吃澱粉 比較不會餓

為保持身材,很多人習慣晚餐少吃澱粉,只吃一點青菜加少量的肉,何一成提醒,這樣的飲食在冬天夜晚很快就會餓,建議一定要吃澱粉,但以糙米及全麥等全穀類 為主,避免甜食及含糖飲料,可維持飯後血糖穩定,並維持較長的時間不餓,較不會想吃宵夜。
刷牙也有助抵抗宵夜誘惑,吃完晚餐與水果後就刷牙,很多人不想再刷一次就會戒掉宵夜習慣。
何一成說,在認知方面,有些人晚餐吃得早,擔心半夜會餓壞而吃宵夜,但其實只要撐過飯後3小時不吃,飢餓感就消失了,可以一覺到天亮也不會餓。
如果還是很想吃宵夜,最好在睡前3小時就把宵夜吃完,例如6點吃晚餐,12點要睡覺的人,可把晚餐30%的熱量預留到8點半再吃,如此睡覺前熱量已消化 完。

壞習慣7:喝過量的酒熱身子

寒風颯颯,很多人都會想來杯燒酒暖暖身,小心!喝酒雖然會讓人感覺全身暖呼呼,可是暖意只是暫時性,反而容易讓人體溫喪失。
何一成表示,確實酒精可以讓血管擴張與增加新陳代謝,讓人覺得身體變溫暖,不過血管擴張的效應過了一小時後最強,此時體熱大量喪失,人反而會覺得更冷,而 適得其反。
楊賢鴻表示,很多人都認為酒精可以帶出藥膳中藥材的藥效,雖然酒精確實會帶出藥性,但是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很短暫,酒精攝取過量,反而引起過敏,所以秋冬 皮膚乾及蕁麻疹的患者非常多,都可能是濫用酒精惹的禍。
何一成說,很多人因為晚上冷,吃宵夜的時候會喝更多酒,結果不僅反而更冷,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而腸胃道出血的病例也增多。
此外,喝酒也會影響睡眠品質,雖然很多人覺得微醺容易入眠,但是一小時後酒精代謝掉,睡中容易醒來而不易再入睡,而且三、四天後想要產生助眠效果,必須喝 更多酒,會造成愈喝愈沒效而更傷身。
此外,喝酒過量也造成痛風患者易在冬天發作,酒精對痛風患者有雙重不良影響,一是釀造酒本身釀造過程普林含量高,特別是有顏色的酒;二是酒精在體內代謝會 產生尿酸,都會讓痛風發作。

解決對策:喝酒適量 痛風者飲酒減半

何一成說,喝酒酌量讓人舒適並讓體溫上升,只要不要過量即可,例如葡萄酒不要超過100c.c.,啤酒不要超過300c.c.,烈酒不要超過 30c.c.,喝酒後要注意穿衣保暖。
如果是痛風或慢性病患,飲酒量則要減半,也就是葡萄酒一天不能超過50c.c.,啤酒不要150c.c.,而烈酒也只能15c.c.。此外,最好不要在睡 前喝酒,以免半夜胃酸分泌加上酒精作用,易對胃部造成刺激。


習慣8:在暖暖被窩裡憋尿

冷冷的天,窩在被窩裡好舒服,誰也不喜歡正好眠的時候被尿意打斷而起床,許多人都有在冬天的早晨時,憋著尿不去上廁所的經驗,只為了能多睡一些。長庚醫院 泌尿科主治醫師黃世聰提醒,經常憋尿小心膀胱發炎上身。
黃世聰表示,冬天排汗少,尿量相對就會比較多,通常夏天都會一覺到天亮才想上廁所的,許多人在冬天離原來的起床時刻還有一段時間就被尿急逼醒了,因此在門 診中常聽到患者抱怨,因為憋尿脹過頭,起床解第一泡尿時總是比較不好解,甚至出現灼熱感或血尿等嚴重感染症狀。

解決對策: 有尿意別憋,睡前少喝水

黃世聰提醒,冬天睡覺時有尿意的時候還是得去上廁所,否則偶爾憋一、兩次尿是沒什麼大問題,但若長期憋尿,膀胱的積尿也可能逆流到腎臟而造成腎臟積水,更 嚴重者還可能造成腎衰竭。
正常的情況下,很多人可以一覺到天明,最多也只會在睡眠中起床解一次尿,如果需要於睡覺當中起床解尿兩次就算是「夜尿」了,建議民眾可以檢視一下平常的喝 水習慣,例如睡前喝水量少一些,少吃會利尿的瓜類水果,茶、咖啡及冰冷飲料也要少喝,若有服用利尿劑,最好配合醫囑將服藥時間調到早上。
夜尿問題較大者也可請示醫師開立藥物,但也要配合醫囑使用,否則容易產生水中毒,引起鈉離子過低等電解質不平衡等副作用。
另外,晚上最好用溫水洗手洗臉,避免冰冷的環境刺激膀胱引發過動症狀。

壞習慣9:懶得上廁所 少喝水

「反正也不覺得渴,而且水喝多了就要常上廁所,乾脆就少喝點水吧!」冬天流汗的機會實在不多,即使只是喝一小杯水,沒多久就會想跑廁所。
黃世聰表示,冬天雖然汗出得少,但水分如果補充不夠,就可能因尿液太濃稠而引發結石發作或感染。而且當尿液濃度愈高時,對膀胱黏膜的刺激也愈嚴重,更容易 引起膀胱過動現象,所以當小便顏色都呈深黃色時,表示水分攝取不夠,可能對膀胱黏膜已經形成很大的刺激,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最好適時多喝點水,即使冬天 流汗少,至少也要攝足一天1000c.c.左右。

解決對策:喝溫開水,2~3小時解尿一次

黃世聰建議,冬天補充水分時以溫開水為主,一來因為水溫較高了,大家就會慢慢喝,讓水分可以得到適量的補充,二來溫水相較於冰水,較不易刺激膀胱過動,不 會一喝就想上廁所。
至於擔心喝水後頻尿的情形,黃世聰建議,要學會忍住尿,但「忍尿」不同於「憋尿」。憋尿是超過4小時以上不解尿,這是不對的,但也不要一有尿意就馬上上廁 所;而忍尿則是要讓膀胱有擴脹的機會,發揮膀胱正常儲存尿液的功能。
他解釋,膀胱就像汽球,必須要有經常性尿液擴脹膀胱的機會,才能維持膀胱的彈性與發揮儲尿及排尿功能,有人可能數10分鐘一有尿意就去解尿,膀胱無法發揮 儲尿功能,久而久之膀胱容積愈來愈小,進而產生頻尿、尿急等過動症狀。此時雖然膀胱尿液不多,但只因感覺尿急,就去排尿或沒尿硬擠,不但會發生小便量少而 且困難,甚至需用力解尿,長期下來,有些患者甚至於會尿到疝氣或痔瘡發作。
因此,要預防頻尿及夜尿反而要學會先適時忍尿,至少2~3小時以上再上廁所比較健康。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22期】

體質變酸,癌症易上身?



企畫/李政純 文/黃宛 

「我得了癌症,是不是因為體質是酸性的,又該怎麼調理成鹼性體質呢?」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張麗玲在癌症中心營養門診中常接到罹癌病患的詢問。不只是癌症, 酸性體質似乎是百病之源,包括痛風、高血壓、高血脂,坊間都有人認為是體質酸化惹的禍。
體質真的有酸性、鹼性的分別?酸性體質真的會致百病、鹼性體質就代表健康?台灣醫界對於體質是否有酸鹼性之分,論點大不同,西醫和中醫都沒有如此的說法, 而自然醫學界則抱持肯定的態度。

西醫說體質沒有酸鹼性

張麗玲說,健康人的血液pH值介於7.35~7.45之間,而現代醫學沒有所謂「酸性體質」或「鹼性體質」的區隔;而如果指的是血液、尿液等體液的酸鹼 值,似乎也無關聯,因為血液的酸鹼值通常是穩定的,不會出現劇烈的變化。
曾有人問過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呂衍孟,是否會因為體質的酸鹼值不同,而影響胎兒性別,他進而解釋體液的酸鹼值變化代表的意思。呂衍孟表示,如果酸性體 質指的是血液偏酸,人體的血液pH值是7.4偏弱鹼,若往下掉一點變成7.3或7.2,就可能是酸中毒;而高於7.4就可能是鹼中毒,數字上這樣些微的變 化,表示身體的代謝功能產生非常嚴重的異常,可能是包括代謝鹼血症、藥物中毒、猛爆性高熱症、心肌缺血、呼吸酸血症、肺衰竭、敗血症、休克等要命的疾病, 此時可能已經無法正常的呼吸、走路和用餐。
而尿液的pH值平常維持在5.0~8.0之間,酸鹼值很容易產生變化,在睡眠中因二氧化碳(CO2)增加而變成酸性,飯後多呈鹼性,有尿路感染時因細菌分 解尿素產生氨而變成鹼性,因此,尿液無法作為判斷身體是否異常的標準。例如尿酸高者並不代表一定得了痛風,還需要有其他症狀的產生才能判定。

傳統醫學亦無酸鹼之說

而傳統醫學雖有五行五味之說,即酸、苦、甘、辛、鹹,但是並沒有酸鹼之說,至於身體則依八綱辯證的系統分為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體質的不同, 其中的熱就是發炎、上火的意思,氣虛就是缺氧、能量降低的意思。八綱的失衡是導致疾病發生的根本。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指出,酸性體質較偏向自由基的概念,因為當人體內自由基若超過一定範圍,許多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中風、動脈硬化、心 肌梗塞、高血壓、糖尿病)、肝病、皮膚病、關節炎,甚至免疫系統失調等,都會接踵而來。

酸性體質=發炎反應?

中華民國中醫抗衰老醫學會理事長王剴鏘則提出另一個看法,他認為坊間所說的酸性體質,其實就是現在西方國家很火紅的發炎反應。
王剴鏘表示,隨著體外環境與生活不正常及飲食習慣,當然體質會因此而改變,但這種改變如果造成血液循環不良、缺氧、二氧化碳代謝不良增加,廢物堆積無法排 除、細胞的微環境改變的這種狀態,就是一般所稱的「酸性體質狀態」,可以發生在身體的某一個部位,或是全身整體性的大變化。
當細胞運動不良或毀損時,身體自然會啟動發炎反應來清除這些壞掉的細胞或形成發炎的戰場,也就是釀成組織或器官的更大損壞或調整反應而已。因此,酸性體質 與發炎體質有緊密的相聯。

慢性發炎造成文明病

陽明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助理教授黃智生發表在《科學發展》提到,以前認為與生活習慣有關的文明病,像是心肌梗塞、糖尿病、阿茲海默氏症、癌症、過 敏性及自體免疫疾病等,現在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都跟慢性發炎有關,例如最近發現很多心臟病發作的人,其實本身的膽固醇並不高,而是血管壁上慢性發炎所造 成的粥狀硬化塊剝落,啟動凝血機制,阻塞冠狀動脈才是心肌梗塞的原因。
人們對於體內慢性發炎可能渾然不知,或是在輕度發炎引發輕微的疼痛時,選擇服用鎮痛解熱劑以舒緩疼痛,但這樣會使身體忽視了因發炎而送出的警訊,黃智生也 提到慢性發炎與動脈硬化、糖尿病、癌症與阿茲海默氏症都有關聯。

唾液酸鹼值可透視健康?

而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在所著的《Ph7.2 解開你的體質密碼》一書中提出的酸性體質概念,並非採取一般醫學使用的血液及尿液,而是以唾液的酸鹼性來判斷身體是否生病了。
陳俊旭認為唾液酸化是健康的警鈴,因為人體之所以會產生唾液,是為了消化食物中的澱粉,而澱粉的消化必須在弱鹼性的環境下才能順利進行,如果唾液已經呈現 不正常的酸性,就表示全身體液的酸鹼值調節出現問題。
一般人的唾液應該是鹼性的,但是陳俊旭的臨床統計卻發現,有70%到他診所的求診病患唾液偏酸,這些人的症狀為口臭、口瘡、牙齦發炎或出血、皮膚炎、痔 瘡、筋骨慢性發炎疼痛、容易疲倦、情緒易激動等。

哪些人容易變酸性體質?

1.飲食不均
王剴鏘說,長期偏食某些食物確實會造成身體體質一定程度的影響,累積到了「引爆點」,就會有一些毛病一直出來。例如有些人在壓力大時,喜歡來片巧克力或是 蛋糕提振精神,但是常吃甜食不只讓人容易發胖,更因為是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為了避免血糖急遽上升,而當人體釋放大量的胰島素,會促使血糖值急速下降,當血 糖值這樣大幅的震盪,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胰島素衰竭,進而演變成糖尿病。
另外,還有嗜吃肉的人,吃太多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因為肉類中所含的大量蛋白質富含磷、硫等酸性物質,蛋白質經過身體代謝後,由腎臟排泄多餘的產物,如果蛋 白質過多,就會造成腎臟負擔,長期下來腎臟功能變差,可能無法順利排出這些酸性毒素,就會累積在體內。

2.運動不足
多做運動、多出汗,可以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但現代人長期坐辦公室,工作太累回家變成沙發馬鈴薯,賴在椅子上不肯起身,出門也以車代步,運動量大 大減少,長久下來便會導致酸性代謝物長期滯留體內,因而造成體質的酸性化。

3.壓力大
美國西點軍校心理系教授陳永儀在《壓力-是敵人,還是朋友?》中指出,從生理層面來看,壓力是人適應環境的一種過程。例如天氣熱了,身體須散熱、降溫,才 能維持恆溫,這時毛細孔會擴張、流汗,就是身體為了適應外在氣溫變化所做的調適。
但是壓力累積過多、過久也會引發「身心症」,負面情緒多時,腦神經細胞所分泌的一些化學物質,會影響整個內分泌系統,同時也會抑制免疫功能。頭痛、傳染性 疾病、胃潰瘍、大腸激躁症、心血管疾病,甚至是國人頭號殺手癌症,都會接踵而來。

4. 常接觸污染源
外在環境的污染包括經常騎機車不戴口罩、住在大馬路或工廠旁、工作場所密不通風等,有害物質都可能侵入人體造成傷害,不可小覷。

5.不良生活習慣
包括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等。根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3癌症及1/4心臟血管疾病是抽菸引起的,抽菸者得到癌症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2~4倍,抽菸 與全身各器官的癌症都有關聯,癮君子不得不小心。而喝酒愈多得到癌症的機率愈大,尤其是口腔、咽喉、食道及肝癌等。而檳榔與口腔癌的關係早已被證實具有直 接關係,2/3口腔癌患者都有吃檳榔的習慣,尤其常香菸、檳榔、酒類3種合吃的人,危險更高,因為致癌毒性愈強。
其實,不論是「酸性體質」或「發炎反應」的說法,都在提醒大家愛惜自己的健康,與其天天擔心自己是不是酸性體質,乾脆從飲食、生活、情緒上檢視,進一步作 調整,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如何打造鹼性體質?
排毒就是排酸?
酸鹼食物大檢驗?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24期】

方法用錯 好食物變壞東西


  營養專家推薦的好食物,一旦清洗不乾淨、存放不 當或是用錯、吃錯了,都可能搖身一變,危害您的健康,不可不慎!
 

  橄欖油是好油,油炸煎炒反傷身
專家都說橄欖油是好油,許多家庭主婦寧可多花點錢買頂級橄欖油,好為家人的健康把關,不過,您用對了嗎?
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劉怡里指出,標示為extra virgin或virgin的冷壓初榨橄欖油只能用來涼拌沙拉食用,並不適合拿來油炸、煎炒,即使是快炒也不宜,因為這類橄欖油含有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 酸,發煙點低,容易因高溫而氧化質變,產生對人體健康有害的自由基。
市面上也有一些混合其他油脂的橄欖油是可以炒菜使用的,不過,劉怡里建議,即使是混合式橄欖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仍 高,用來炒菜最好是先用水炒菜,快起鍋時再滴些油進去就好;若是要用來煎魚煎肉,最好還是選用玉米油、葵花油或是紅花籽油。為家人健康著想,油品的選擇至 少應備2種,而且可輪流選擇不同品牌,各家品牌油品的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調配不同。
東方人的家庭吃生菜沙拉的比例並不高,有些外食者在西式餐廳較常吃到,或是比較具有健康概念者或多或少會在家中DIY搭配 食用。有些人以為橄欖油既然是適合涼拌的好油,在搭配生菜沙拉時就拼命加,愈多愈好,其實不然,劉怡里提醒,搭配生菜沙拉的醬料油脂也要計算在每日總油脂 的攝取量中,以1碗(飯碗)或1碟(咖啡碟大小)生菜沙拉為例,加入5g的橄欖油已是極限用量,用一般家庭常用的白瓷湯匙來度量,1匙相當於15g左右, 因此只要加1/3湯匙就已足夠,或者也可以用沾著吃或是滴幾滴油的方式來控制食用量。
和橄欖油類似,不適合久煮的油,還有麻油、苦茶油等,也都只適合涼拌而不宜長時間烹調。
吃蛋好營養,1天1顆血變濁
蛋是良好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之一,不少人每天都會在早餐時吃1顆蛋,作為1天營養補給的開端,只是對高血脂或高膽固醇的族群來說,可能就得要稍加節制,1 個星期內吃含蛋黃的全蛋量,應大約維持在2~3顆之譜。
由於蛋白是屬於高生物價、利用率高的完全蛋白,劉怡里表示,對老年人或成年人來說,是比肉類更優質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因 此,不必為了擔心高血脂或高膽固醇的問題而因噎廢食,碰都不敢碰,只要能避免蛋黃的過量攝取,多食用蛋白是有好處的。
劉怡里指出,人體中的膽固醇很少部分是來自於食物,大部分都是由肝臟細胞所合成的,所以高血脂症有些是家族遺傳性的,但是 血脂也會受到含膽固醇食物的影響。食物當中,包括蛋黃、海鮮、牛排等動物性肉類或內臟也都含有膽固醇,若是血脂肪異常偏高的人,建議控制膽固醇的攝取量每 天最好是在200mg以下為宜。
雖然從食物外來的膽固醇有限,蛋的攝取仍應適量,特別是日常飲食當中,不論是看得到或看不見的蛋食材,特別是蛋黃,也都應 該計入每天攝取的總量中,否則一不小心吃蛋過量卻還不自知。
劉怡里舉例表示,看得見的全蛋料理中,一定都包含蛋黃在內,常見的像是蒸蛋、番茄炒蛋、菜脯蛋或玉米濃湯等;西點糕餅中也 隱藏了不少表面看不見的全蛋食材,例如製作麵包、蛋糕,在麵粉中大多會和入蛋黃,特別是像可頌、千層派或蛋黃酥類的點心,不只是蛋黃,還可能添加了含有反 式脂肪的酥油,而難以代謝的反式脂肪,很容易就堆積在血管壁,影響到心血管的健康。
生菜沙拉好健康,洗存不當細菌多
現代人飲食健康大多著重在均衡,蔬食自然不可或缺,除了熟食蔬菜,搭配食用營養價值高的生菜沙拉者也不在少數。生菜沙拉要吃得健康,首重清洗、儲存與食用 方式等3大要件。
吃生菜沙拉第一件事就是清洗的問題,為去除可能殘留的農藥,劉怡里建議,最好是採用流水法進行沖洗,在流動的水中清洗約 5~10分鐘,必要時可搭配使用軟毛刷(例如表面凹凸不平的苦瓜必須這樣做)。
炎熱的夏天吃一盤生菜沙拉,感覺較能解暑熱,但是要小心放在室溫下的生菜沙拉也比較容易腐壞,最好能冷藏保存在7℃左右, 而且,和煮熟的蔬菜不同,為能吃到生菜沙拉的完整營養,最好能做到當天洗、當天切食,千萬不要一次洗切大量後儲放在冰箱中,吃不完的等隔天再吃,這樣可能 營養成分會流失之外,也要小心儲存不當,反而孳生細菌。
當夏天中午過熱而覺得食慾不佳時,用生菜沙拉替代午餐雖是不錯的選擇,但劉怡里提醒,單純只吃生菜沙拉,營養的均衡度是不 夠的;生菜的搭配,可以選擇七彩或五彩蔬食,也可添加玉米來替代主食類,或搭配點水漬鮪魚以補充蛋白質,而沾醬含有油脂,若是千島醬類油脂高的,可採沾食 而不是將醬料全部拌入沙拉中,也可以改用堅果類來替代沾醬的油脂,例如開心果10顆、腰果5顆或黑芝麻2湯匙,吃起來比起沾醬更健康。
平均每個人每天蔬菜的建議量最少應達3份,1碗約100g的生菜,相當於1份蔬食,若是煮熟的蔬菜,則1飯碗相當於2份蔬 菜。對許多自己沒空準備蔬食的外食族來說,便利超商的生菜沙拉也不失為選擇之一,為求營養均衡,劉怡里建議可搭配低脂優酪乳(含牛奶與少許澱粉)、鮮奶或 是高纖豆漿(易脹氣者可分批飲用),以替代所需的肉類蛋白質;或者可以生菜沙拉搭配燕麥奶(作為主食類),外加1顆茶葉蛋(提供蛋白質),如此就可達到營 養均衡了。
苜蓿芽助健康,餐餐吃免疫錯亂
許多人吃生機飲食常會喝精力湯、吃苜蓿芽,但是有學者提及,苜蓿芽中含有一種刀豆氨基酸成分,可能會引起哺乳類動物自體性免疫反應,並不宜每天、每餐都大 量食用。
不過,劉怡里指出,一般人通常不會每天每餐過量食用苜蓿芽,只有少數素食或喜歡喝精力湯的生機飲食愛好者,比較有可能吃到 較多量的苜蓿芽。
但對於一些免疫力較低的族群,像是小朋友、老人家或是剛剛開完刀的手術患者,或是感冒、自己覺得當下免疫力較差時,她會建 議應該要避免大量吃苜蓿芽,以避免引起免疫性的問題。
通常吃苜蓿芽並不易吃到過量,不論是芽菜養生捲或是生菜沙拉,用到的苜蓿芽量並不多,因為苜蓿芽的重量很輕,很少人能大量 吃足1份蔬菜約100g的苜蓿芽,但劉怡里認為還是要提醒民眾,千萬別因為某一種蔬菜或食物對人體有益就大量的吃,即使是每天喝精力湯當早餐,最好也不要 天天固定取用相同的食材,這種做法反而容易飲食不均衡,正確做法應該是每天變化性的運用不同食材來打製精力湯食用,愈多樣性、愈多變化愈好。
某些癌症患者認為生機飲食對改善自己身體健康有幫助,就拼命吃生機飲食。劉怡里表示,生病或剛開完刀的患者,並不是都不能 吃生機飲食,只是頻率不宜太高,1星期1~2次還不致有太大影響,只要能確認是從種植到生產收成的過程都經過嚴格把關,有合格標章的有機食材,且經濟能力 許可,要選用有機食材確實有它的好處存在。其實,並不須刻意吃生機飲食。
至於癌症患者,本身會更需要充足與均衡的營養素,要食用生機飲食不是不可以,但建議避免大量或過度頻繁的食用,以免有所偏 廢。
堅果可口好油脂,變質發霉好傷肝
含有豐富維生素B群、葉酸、維生素E等營養素,不飽和脂肪含量高的堅果類,被歸類於好的油脂,劉怡里指出,以1個每天需要攝取2000大卡熱量的成人來 說,每日油脂攝取量應達6份,其中5份為植物油,另1份就應該是堅果油;通常核桃仁2顆、杏仁或腰果5~8顆、黑芝麻2茶匙(8g)、開心果15顆就各等 於是1份的堅果油。
雖然堅果屬於好油,卻也不宜過量,喜愛以堅果為零食的人,特別需要控制量,尤其是春節期間,很容易一把一把的吃,一不小心 就吃入過多的油脂。劉怡里表示,堅果一定要列為油脂計算,可別堅果歸堅果,油脂歸油脂,而且最好選擇「烘焙」的而非油炸的堅果,以避免攝入過多的油與鹽; 檢視與分辨的方式很簡單,可以將堅果放在一張衛生紙上,油炸過的堅果就會在衛生紙上留下油油的印記,若是烘焙的堅果,則衛生紙看起來只會乾乾的。
由於台灣天候潮濕,堅果的存放也應小心,劉怡里說,特別是花生或是花生粉,很容易因潮濕而變質產生黃麴毒素,對肝功能不好 的人有負面影響,建議有肝功能問題者,最好不要吃已經變質的花生或花生粉;另外,若是發覺開心果變軟了,則也不宜食用,要小心可能會有變質發霉的問題。
其他的堅果類,劉怡里建議,存放時最好是能貯存於密封罐中,或者是用夾鍊袋分裝,可方便控制食用量,避免1次吃得太多;至 於食用的時機,通常以早上或中午身體代謝率較佳時吃這些油脂比較好,到了晚上代謝率變慢,就不宜吃太多油脂量高的食物。為免油脂攝取過多,外食族應減少外 食的油脂量後再吃堅果,或者可以替代生菜沙拉的沾醬食用。
為健康而吃素,過油反效果
很多人吃素的目的是為了健康,但是外食吃素,往往讓人不小心就吃進太多的油脂或人工添加物,反而不利健康,甚至吃出了高血脂症的問題。
劉怡里表示,素食容易吃出油脂過高,主要是因為有些素食業者為了讓素食口感好且具有飽足感,會先將食材油炸過之後再加料烹 調,或紅燒、或燴或做成三杯雞式的調味,往往容易讓人吃入過多油脂。
其次,為了油炸,素食業者常會運用和豬油、牛油同質性的椰子油,從油脂營養的觀點看,其油脂的脂肪酸來源不佳,因此,劉怡 里建議不要吃太多的素食油炸品。
而且,素食食品的加工製品較多,會有人工添加物的問題,像是素雞、豆包等,對長期素食者來說,在選擇上還是以不能久存且加 工程序少的食品為佳,劉怡里例舉表示,一般豆漿、傳統豆腐或自己在家滷的五香豆干,或是盒裝豆腐等食品,會優於加工程序繁複且可長久保存的素食加工製品。
素食者想要健康吃素,還是應以蔬菜為主,且可以多吃,有些素食者除了正餐可能吃了澱粉、蔬菜或素食製品外,還會補充大量的 水果,結果過量的醣類會轉化成體內脂肪,因而造成明明沒有吃肉或是動物性油脂,卻依舊罹患高血脂症,一做體檢就發現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容易過高。
另外,有些人因為患病而吃素食,會有其他的問題需要留意,像是腎臟病患,若是到了需要限制鉀攝取量的階段,必須先和營養師 諮詢討論,由於蔬果中鉀含量高,有必要吃久煮的蔬菜以使鉀離子溶出而可流失多一些,而且不要喝煮蔬菜的湯;但是高血壓的患者則相反,需要多攝取鉀離子,就 不宜太常吃水煮的燙青菜,反而適合偶爾吃用點油炒的青菜;至於糖尿病患,則宜留意素食糕點中還是含有精製糖,另外,水果的份量也需要節制,不可多吃。

咖啡與食道炎、肝病

本│期│主│題
 
咖啡可能造成食道發炎反應,但卻能抑制肝臟發炎反應,減少肝硬 化、肝癌。
文:義守大醫教授‧義大醫院醫教部部長/羅錦河
原本人們以為咖啡只會表淺的觸動感官之神經反射,經過有心人士仔細探究,意外的發現了咖啡有可以減少肝病的神奇效果,但卻也增加了胃食道逆 流機會。
咖啡對食道的不良影響
咖啡對胃食道逆流的影響,有許多研究論文加以探討,在此針對一項有趣的實驗作個扼要的說明:
一、一般的咖啡很明顯的會增加飯後胃酸逆流。
二、無咖啡因的咖啡對胃酸逆流影響會減弱,但不會完全消失。
三、含有咖啡因的茶,並不會增加胃食道逆流(可能跟茶的種類有關,有些報告是茶會促進胃食道逆流)。
四、咖啡的咖啡因稀釋到跟茶一樣的時候,稀釋的咖啡也是很明顯的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相對的,茶則不會。
五、咖啡會促進胃酸分泌,但這並非咖啡因的單獨作用,咖啡的烘培產物才是主因。
總結咖啡對食道的影響,是增加胃酸分泌及胃食道逆流,但其禍因並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咖啡因,而是其他咖啡物質(據傳咖啡可能含一千種以上的化 合物)。
咖啡對肝臟有益的研究報告
另一方面,咖啡對肝臟的影響,則是近幾年才熱門起來。國人肝病眾多,很多病患都想藉由食療來減輕肝病,目前醫界尚未發現哪一項食材有治療效 果,若咖啡這類生活飲料就有神奇效果,既能滿足口腹之慾,又能拯救極待援手的肝臟,一舉兩得,該是令人十分快慰的事。
一、2005年,美國的一篇論文報告,追蹤九千多個民眾19年的結果,發現每天喝兩杯咖啡以上的民眾,得到肝病的機會,比起每天喝不到一杯 咖啡的民眾,減少了57%。
二、2007年,有一篇綜合研究報告,分析了9篇探討咖啡與肝癌關係的報告,總共納入了23萬多人,所有這些論文一致的發現喝咖啡與肝癌的 發現呈現負相關,每天喝兩杯以上的咖啡,肝癌發生率降低了43%;進一步分析則發現:原先就有肝病者,常喝咖啡可降低肝癌的發生率達69%,原先沒有肝病 者,則降低肝癌的發生率達56%。
三、2009年之最新研究報告,針對原先就有C型肝炎,經干擾素治療無效的病患766名,追蹤近4年的結果,發現每天喝一到三杯咖啡者,肝 病會惡化的機率,比起不常喝咖啡者,降低了30%,若是每天喝三杯以上,則肝病惡化的機率可降低53%。
咖啡之所以能減輕肝病惡化,有一項推論是認為:喝咖啡比較不會得糖尿病,而糖尿病是跟肝病息息相關的;第二項推論則是認為減輕體內的發炎反 應,咖啡能和緩肝臟之發炎,因此也能減少肝臟纖維化、肝硬化的發生;第三項推論則是咖啡的抗氧化作用,因而減輕對肝臟的損害。
到底要不要喝咖啡?
總結而言,咖啡這雅俗共賞之飲料,對人體的作用仍舊披著一層神秘外紗,在食道是造成胃酸逆流之發炎反應,在肝臟則是抑制發炎反應,減少肝硬 化、肝癌,順了姑情違了嫂意,對民眾而言,這可是很難作個抉擇。
或許,時常為肝病所苦或肝指數異常者,可以嘗試多喝一些咖啡,等到有胃酸逆流,再找胃腸科醫生吧!
(摘錄自健康世界叢書《與胃酸作戰!逆流性食道炎》)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核酸

核酸

組成:
  • 核酸是由核甘酸單體所組成的。
  • 核甘酸是由磷酸核甘所 組成的。
  • 核甘是由五碳醣(核糖去氧核 糖)含氮鹼基(瞟呤嘧啶)所組成的。
意 義:
核酸主要有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兩種類,是提供所有細胞內訊息的傳遞 之化學基礎,每一核酸皆有其決定氨基酸順序但白質的密碼,也就是生命遺傳的物質。
含氮鹼基:
  • 瞟呤類(Purine):
  1. 存在DNARNA中。
  2. 主要分為兩種:
1腺瞟呤(Adenine,簡寫為A
2鳥糞瞟呤(Guanine,簡寫為G
  • 嘧啶類(Pyrimidine):
主要分為三種:
  1. 胞嘧啶(Cytosine,簡稱為C,存在DNARNA中;
  2. 尿嘧啶(Uracil,簡稱為U,只存在RNA中;
  3. 胸腺嘧啶(Thymine,簡稱為T,只存在DNA中。
核酸中的五碳糖:
  • 主要有兩種:
  1. 核糖(Ribose,只存在RNA中;
  2. 去氧核糖(Deoxyribose,只存在DNA中。
含 氮鹼基的正常配對:
  1. DNA中:ATAT配對,中間以兩個氫鍵連繫)。
  2. RNAAUAU之間以兩個氫鍵連繫)。
  3. DNARNACGCG配對,中間以三個 氫鍵連繫)。
核 酸的水解:
  • 鹼水解
  1. RNA強鹼可將RNA水解成3-單核甘酸與2-單核甘酸。
  2. DNADNA不會經由鹼的作用而產生反應,其原因是DNA2′位置上沒有游離的OHDNA的五碳糖是去 氧核糖),以致無法形成2′,3-環形磷酸鹽之中間產 物,所以不能和鹼發生反應。
  • 酸水解
  1. 強酸:可用於DNARNA,唯RNA較易進行反應。RNA經 過強酸的水解,可得到瞟呤(Purine)、磷酸(Pi)、核糖(Ribose) 及3-嘧啶單核甘酸。
  2. 弱酸:可用於DNARNA的水解,唯主 要用於DNA的水解。DNA經過酸的水解,可得到無瞟呤核酸(Apurinic acid)與瞟呤(Purine)。
  • 酵素水解
  1. 作用於RNA者:
1》胰核糖酸水解脢(Pancreatic RNasePancreatic ribonuclease):能水解嘧啶之核糖-3-磷酸的位置。
2》核糖核酸脢T1T1 RNase T1-ribonuclease):能水解RNA上有 鳥糞瞟呤之另一5-磷酸雙酯鍵。
3》脾磷雙酯水解脢(Spleen phosphodiesterase,簡寫為SPDase):水解RNA5′位置有游離的-OH基 者,作用在5-磷酸雙酯鍵的位置。
4》蛇毒磷雙酯水解脢(Venom phosphodiesteraseVPDase):能水解RNA3′位置處有游離的-OH基 者之磷酸雙酯鍵處。
  2.作用於DNA者:
1》胰去氧核糖核酸水解脢(Pancreatic deoxyribonuclease,或簡稱為Pancreatic DNAase):能夠水解DNA的第三個碳上之磷酸鍵。
2》蛇毒磷雙酯水解脢(Venom phosphodiesteraseVPDase):此酵素能水解3′位 置上有游離的-OH基者。
  3.作用於磷酸根者:
磷酸水解脢(Phosphatase):此酵素 對RNADNA的水解,是能水解5′端或3′端的磷酸根,而水解產物為磷酸與核酸。
DNA(去氧核糖核酸):
  • DNA之結構
DNA分子是由兩條多核甘酸(Polynucleotide)鍵繞著,產生一雙股螺旋(Double helical structure)結構,雙股螺旋是藉著ATCG間的氫鍵結合而成 的。
  • DNA的分子量
染色體的DNA在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中的分子量 很大,超過1×109
RNA(核糖核酸):
包 含三種:
  • 傳訊RNA(Messenger RNA)
簡寫為(m-RNA), 在蛋白質合成時,當作模板(Template),上有指定氨基酸的密碼。其 訊息來自DNA
  • 核糖體RNA(Ribosomal RNA)
簡寫為(r-RNA), 是提供蛋白質合成部位的核糖體構造。
  • 轉送RNA(Transfer RNA)
簡寫為(t-RNA), 在多生太、蛋白質的合成中,根據m-RNA之訊息,將指定的氨基酸攜帶來合 成多生太、蛋白質,是當作指定氨基酸的攜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