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反覆腰痠痛,尿路結石嗎?

反覆腰痠痛,尿路結石嗎?
  除了少數老人因攝護腺肥大,膀胱殘尿高,會在膀胱形成結石外,各部位的結石都是從腎臟掉下,若沒有阻塞,可能最多只會引起莫名的腰痛。
 

  40多歲的阿強有天後腰痛到站不直、全身冒冷汗掛急診,醫師檢查發現他的輸尿管有顆0.4公分的結石,阿強很驚訝,原以為結石一定很大,因為他父親之前健康檢查時發現的腎結石有5公分之大,卻從來沒痛過,為何結石大不會痛,結石小,卻痛到快在地上打滾? 高雄小港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美玉表示,臨床狀況就是這麼令患者驚訝——大顆的尿路結石通常沒有任何症狀,讓人痛得半死的結石往往很小。
據說在台灣泌尿科門診及住院中的患者,有1/3以上是為了治療結石而來,台灣人尿路結石發生率真的比較高嗎?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歐美等國家成人的尿路結石發生率約是5.2%,而台灣依不同單位所做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國人尿路結石發生率約8%、9%,甚至超過10%,比歐美民眾高出1倍,罹患率真的很高。

 
尿路結石沒阻塞,可能沒症狀

  所謂「尿路」是從腎臟、輸尿管、膀胱到尿道等部位,因此,尿路結石常被分為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等。張美玉說,但其實除了少數老人因攝護腺肥大,膀胱殘尿高,會在膀胱形成結石外,各部位的結石都是從腎臟掉下,若沒有阻塞,可能最多只會引起莫名的腰痛。
但如果結石造成腎盂或腎盞阻塞,或是掉在輸尿管狹窄的地方引起阻塞,尿液無法順利通過,就可能引起腫脹及劇烈絞痛。包括輸尿管和腎盂接合處、輸尿管越過髂骨動脈的部位,或是輸尿管穿過膀胱的位置,都是輸尿管最狹窄的地方,而尿路結石最常卡在這些地方。

 
結石磨擦輸尿管,比生產還痛

  有人說尿路結石的痛是僅次於生產痛及牙痛的人生第3大痛,美國人甚至說是第1大痛。張美玉說,結石痛稱為「腎絞痛」,但其實真正會痛的常常不是腎裡的結石,而是從腎掉下來卡在輸尿管的小結石,為何小結石特別痛?可能是因為小結石表面粗糙,刮過輸尿管時特別痛,也可能是輸尿管平滑肌想把小結石排出去,造成痙攣而引起內壓升高。
尿路結石症狀除了劇烈絞痛之外,由於泌尿系統和支配內臟神經屬同一支,因此患者常合併冒冷汗、血壓上升、噁心嘔吐感;若尿路阻塞引起感染,則會引起發燒;而因結石阻塞泌尿系統,因此也可能出現血尿;而膀胱結石則多以血尿及解尿困難表現。

 
不痛的結石更可怕

  不過,醫師最擔心的是完全沒有症狀的患者,張美玉說,有1~2成患者結石掉到輸尿管未造成完全阻塞也沒有症狀,等到感覺水腫等症狀就醫,常發現輸尿管壁被結石黏住,腎功能也損壞了。而且這種病例還不少見,尤其好發在結石復發者身上,因此,結石治好的患者至少每半年要回診1次,因為結石5年的再發率高達5成以上,所以,就算沒有症狀也要定期追蹤。
而周固則提醒痛過又好的患者,即使症狀解除了,還是要就醫檢查,就曾有患者結石疼痛好了,雖告知應手術取出結石,但患者抱著僥倖心理不想處理,轉而尋求標榜可以不開刀「化石」的中草藥,結果最近又回來了,不但結石還在,腎功能也損壞了,接下來無法利用增加有效尿量的方法協助排出結石,且輸尿管與結石沾黏得很厲害,這下恐怕就得開刀。而一側腎功能損壞還好,有些人是兩側腎臟都有結石阻塞,嚴重者甚至得終生洗腎。

 
飲水量少是結石關鍵

  為什麼會引發結石?尿液濃縮是最重要的原因,周固和張美玉均表示,雖然很多人都強調飲食習慣,或是喝硬水或軟水的問題,但最重要的是飲水量。有研究將民眾飲水量從1000多c.c.到2000多c.c.分組調查,發現飲水量最少的結石發生率遠高於飲水量最多的民眾,因此,尿路結石高危險群一定要多喝水,讓有效尿量增加。
性別、種族及遺傳也很重要,張美玉表示,男性結石率約是女性的3倍,而有結石家族史者,結石率可能增加到7、8倍,有可能是基因影響,或是相同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因為天氣熱,流汗多,若未多補充水分,尿濃度高,也造成結石發生率大增,因此,夏天結石發生率比冬天約高出3、4成。

 
吃肉、吃太鹹,比草酸或鈣更危險

  周固表示,北台灣的水多為軟水,南台灣則多硬水,流行病學就顯示南台灣的結石發生率高於北台灣。過去,慈濟醫院也有研究發現吃紅肉和動物性蛋白餐數愈多的人,結石風險遠高於以蔬菜等植物性飲食餐數多者,台灣飲食西化,攝食肉類愈來愈多,相對增加結石風險。 而張美玉則提醒,國人愛吃重鹹,鈉攝取高會增加鈣在尿中排出,尤其國人愛喝湯,湯要夠鹹必須加很多鹽,但喝幾碗湯可能就超出鈉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了。
由於台灣的結石,草酸鈣結石占第1位,磷酸鈣結石第2位,兩種結石占了8成左右,磷酸銨鎂結石約占1成、尿酸結石占1成,而罕見疾病的胱氨酸結石占1%左右,由於鈣鹽結石占所有結石大宗,因此為了預防結石,大家都不敢喝牛奶、吃豆腐等含鈣食物,更視高草酸和含鈣的菠菜豆腐湯為大忌。
周固提醒,其實含鈣食物並非引發結石的原因,雖然尿裡會有鈣,但重點是尿太酸才會和鈣形成結石,其實只要均衡飲食,草酸和鈣會在腸道結合由糞便中排出。
事實上,有研究發現,缺鈣飲食易增加尿酸吸收,結石發生率反而增加,所以周固和張美玉都不建議民眾限制鈣的攝取,該補充鈣時,還是要補充;不過,若是酸結石的話,和飲食的相關性則很高,因此,一定要控制肉類和內臟等含普林高的食物。

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冬天9大傷身壞習慣



【企畫/陳淑卿 文/丁彥伶】
冬天天氣冷,人體畏寒自然會有一些反應與作為,久而久之便養成習慣,但這些習慣其實對身體是有傷害的。這些冬天常見的幾個壞習慣,會產生什麼問題?應該怎 麼做,可以健康過冬?

壞習慣1:全身肌肉關節縮起來

好冷!大家都會忍不住縮起脖子、拱起肩膀手抱胸瑟縮起來,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簡文仁表示,這就是台語所謂的「ㄍㄧㄩ(縮)冷」,但這只會愈縮愈 冷。
簡文仁表示,緊縮起身子來,剛開始會覺得比較暖了,但肌肉緊縮久了,血液不循環反而會覺得愈來愈冷,也有很多人就乾脆縮著身著連續好幾小時窩在沙發椅都不 動,也因此常會扭到、閃到,睡一覺醒來「落枕」,這都是肌肉緊繃太久沒有動,肌肉僵硬,隨便一個較大的動作,就可能引發肌肉拉傷了。

解決對策:每隔幾分鐘 就要動一動

簡文仁表示,每隔幾分鐘就要動一動,讓肌肉可以伸展。可以試試簡單的「雙手向上舉握」運動。高舉過頭,雙手握緊維持3~5秒,鬆開3秒後再重複進行,連續 多次,再將手放下。這種簡單的肌肉收縮放鬆動作可產生熱能,很快就暖和了,等熟練了,可以從前臂、手臂及肩膀的肌肉一起用力再放鬆,熱身效果就不只是手 臂,而是整個上半身的肌肉都有運動到。
而下半身則是做腳板翹起用力伸展腿前側肌肉,之後再腳尖往下用力,這樣的肌肉收縮放鬆也是各持續3~5秒,很快就會覺得從臀部、大腿和整個小腿都運動到; 如果不方便做這麼大的動作,就將腳用力往地上踩,也是維持3~5秒鐘再放鬆。
簡文仁說,這些雖然是很小的動作,但卻是很好的肌肉能量動作,多做幾次的運動效果就相當於走路及舉沙包的運動,如果再加上呼吸訓練,用力吸飽氣,再把嘴嘟 小小地慢慢均勻地細長吐氣,讓肺活量增大,如此連心肺功能也可一起訓練。

壞習慣2:嘴唇乾 頻頻抿嘴唇

嘴唇都乾到裂開來了,明知不能舔嘴唇,還是忍不住用口水把嘴唇沾濕。雖然暫時緩解唇裂之痛,但就像飲鴆止渴般,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提醒,口水裡含有溶解角質 的酵素,等口水乾了以後,嘴唇上薄薄的表皮可能又被破壞一層,嘴唇裂痕深度可能又加深了。
趙昭明表示,每年冬天,週邊嘴唇炎的病例就會增加2成。嘴唇和其他皮膚構造不同,除了表皮薄薄的一層角質外,嘴唇內是由黏膜細胞構成,因此嘴唇表皮缺乏皮 脂腺的保護,暴露在冬天乾燥的冷風中很容易風乾裂傷,如果再用口水去舔,更會破壞嘴唇的保護角質層。
此外,冬天大家習慣吃火鍋或麻辣鍋等熱燙的食物,都會使新陳代謝加快,造成嘴唇表皮生成不正常並刺激嘴唇,嘴唇表皮的水分也易流失而更易乾裂,趙昭明說, 很多人看不慣乾裂發白的唇皮影響美觀,會不自主把唇皮剝落,反而使嘴唇表皮更易撕裂,流血發炎更嚴重。

解決對策:多喝水,擦有保濕護成分唇膏

趙昭明建議,有嘴唇炎的人要多喝水,才不會因為體內缺水而讓嘴唇更乾,如果覺得嘴唇的皮膚乾裂脫皮不雅觀,建議用沾了涼開水或凡士林等保濕劑的棉花棒,把 脫落的唇皮推掉,把嘴唇充分沾濕後,再擦上有油脂的護唇膏。刷牙後嘴唇上的牙膏要沖乾淨,以免牙膏成分造成刺激。
此外,可多吃含膠質的食物,強化嘴唇表皮的修護及防護力。同時也要注意,不要喝太熱的湯或水,避免吃辛辣的食物。
即使是冬天,也要加強防曬,嘴唇表皮防護力弱容易受紫外光傷害。選擇唇膏宜選擇天然色素製成,以免有害的色素沉積。

壞習慣3:洗過燙的熱水澡

「天氣好冷,上山泡湯吃美食正好!」台灣各處都有溫泉資源,因此泡湯成為每年秋冬季最流行的旅遊行程,不只出外泡湯要泡得熱呼呼,在家洗澡也愈洗愈熱。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泡熱水澡會讓人愈泡愈舒服,而且溫度的耐受性易讓人將水溫愈加愈熱,泡得全身暖烘烘雖然很舒服,但是溫度愈高,皮脂膜愈易被洗掉, 不只皮膚缺油脂易變乾,天然的保護膜被破壞後,也會因為乾癢而搔抓,一不小心就可能細菌感染。
不只皮脂腺分泌減少的中年人好發冬季癢,年輕人如果有過敏性肌膚,或是乾性肌膚者,洗澡水太熱也容易引發乾癢症,而糖尿病患及肝病患者也較易引發皮膚乾 癢。

解決對策:水溫不超過40℃ 加強保濕

趙昭明建議,水溫不要超過40℃,夠熱,洗後夠暖夠舒服,也不易引起皮膚的不適。
皮膚容易乾癢的人,平常就要注意加強保濕,補水後也要鎖水,保濕劑不只是泡完澡用,一天要補充好幾次才行。
喜愛泡澡的人,在水裡最好加一些精油,泡完澡後油脂可以附著皮膚幫助保濕,如果有異位性皮膚炎或嚴重冬季癢者,可以使用燕麥清潔產品,或在水裡加一點燕麥 或是太白粉,以形成物理性保護膜,預防乾癢。
現在溫泉湯屋的收費通常是2小時計算,很多人2小時都盡量泡在水裡,趙昭明提醒,泡水太久皮膚角質層的水帶油脂都會脫失,皮膚看起來變白像要脫皮般,此時 皮膚缺乏保護機制,洗後也易引起脫皮龜裂,而且體內水分大量流失。
因此泡澡每次不要超過10分鐘,起來喝水擦擦保濕劑,至少隔5分鐘再下去泡,在湯屋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才不會讓體內體表的水分流失太多。

壞習慣4:吃太燙的東西

當桌上一鍋熱滾滾火鍋不停滾動,似乎就讓人感到寒意全消,因此台灣人冬天總是愛吃火鍋,還要喝熱滾滾的紅糖薑汁地瓜湯取暖。不過,高雄榮總家庭醫學部主治 醫師薛光傑提醒,蛋白質變性的溫度是50℃~55℃,人體就含有蛋白質,吃太熱當心大傷害。
薛光傑說明,湯水滾沸時是100℃,若湯含油沸點更高,就可知吃了熱滾滾的火鍋湯有多傷!首先是燙傷,但因口腔黏膜耐受力比皮膚好,而且黏膜代謝速度快, 燙著了趕快喝冰水可能就不覺得痛,也很快就好了,但常看到抱怨喉痛的患者,舌頭及口腔黏膜都已纖維化,就是因為吃太燙的食物造成的,久而久之可能引起癌前 病變的口腔白斑。
冬天常吃的湯圓和湯包也是有致命吸引力的美食,薛光傑說,包餡的食物內外溫度差很大,有時外皮微溫覺得可以吃進嘴裡,但一咬開內餡卻很燙人,有人會直接在 嘴裡吹涼,有些人則是乾脆快速吞下,對食道又是一個大傷害。

解決對策:多拿個碗冷卻,湯圓湯包剪開

薛光傑說,吃熱燙的食物是一種習慣,也可能是口腔黏膜細胞和末梢神經纖維化影響,會愈吃愈不覺得燙,需要吃更燙的食物才過癮,但口腔黏膜、牙周牙齦及食道 都可能受傷。
薛光傑建議,吃熱食時最好多拿一個小碗,把想吃的東西先撈出來冷卻一下,人體自然體溫平均37℃,所以只要覺得食物燙口就可能超過50、60℃,因此滾燙 食物最好等到溫度降至微溫時再吃。至於湯圓和湯包最好先剪開或小心咬開一個洞,讓內餡及湯汁稍稍冷卻後再食用。


壞習慣5:冬季進補補過頭

「今天吃薑母鴨,明天去吃羊肉爐,後天來個燒酒雞,中午吃碗當歸鴨麵線也不錯!」台灣人一到冬天,三天兩頭都在吃補,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表示, 每到冬天就會有許多因為失眠、口瘡或是便秘等各種上火症的患者求診,就是補過頭所致。
楊賢鴻表示,很多有手腳冰冷的人到了冬天都會認為應該要吃點補品來養生,但部分上了年紀的女性族群多屬陰虛體質而非虛寒體質,陰虛體質者雖然體虛,但體質 卻偏熱,偏偏薑母鴨、羊肉爐等,都屬於極熱補的食補,輕則易口乾舌燥,重則引起失眠、青春痘、口破或口瘡久病不癒,或是牙齦腫脹、便秘等各種上火氣的症 狀。

解決對策:一個月最多吃一次 水加多一點

楊賢鴻提醒,薑母鴨或是羊肉爐、當歸鴨等這些食補,一般人一個月最多吃一次,虛寒體質者最多也不宜超過兩次,而40歲以下的女性偶爾可以吃些食補,但若年 過40即將更年期,或已經更年期的女性體質多屬陰虛,很容易上火,最好不要吃。
如果想吃的話,楊賢鴻建議,藥材濃度減少,水或高湯多加一些,以降低藥性濃度,鍋裡多加些涼性蔬菜如白菜、金針菇及白蘿蔔、木耳,沖淡藥效。不過,最好還 是選擇涼補,如麥冬、玉竹、菊花、西洋參鬚及白木耳等藥材,或是以蓮子、山藥、芡實、茯苓組成的四神湯。
楊賢鴻說,吃補藥要看個人體質,覺得手冷腳冷血循不好,但是平常也容易上火的人,最好選擇以補氣為主的食補,例如以參鬚取代人參的參鬚雞湯,而不是吃補血 養血的大補藥膳。

壞習慣6:餓得快 寒夜吃熱宵夜

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表示,冬天人體為了禦寒,會耗費較高的熱能,理應過了冬天會變瘦,可是現在卻總是發現,過一個冬天,大家都變胖了。
這是因天氣冷會讓人多消耗熱量,也因此晚餐後2小時,就容易覺得餓,但大家通常都會撐一下,等到睡前再來吃宵夜,加上馬上入睡沒運動,體內血糖一下迅速上 升一下降低,半夜易醒干擾睡眠,且很多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好,使得栓塞性中風或心臟病的風險劇增。
此外,很多人冬天晚上愛熱食,吃完馬上就睡,胃酸逆流嗆到胸、喉而引起疼痛。

解決對策:晚餐要吃澱粉 比較不會餓

為保持身材,很多人習慣晚餐少吃澱粉,只吃一點青菜加少量的肉,何一成提醒,這樣的飲食在冬天夜晚很快就會餓,建議一定要吃澱粉,但以糙米及全麥等全穀類 為主,避免甜食及含糖飲料,可維持飯後血糖穩定,並維持較長的時間不餓,較不會想吃宵夜。
刷牙也有助抵抗宵夜誘惑,吃完晚餐與水果後就刷牙,很多人不想再刷一次就會戒掉宵夜習慣。
何一成說,在認知方面,有些人晚餐吃得早,擔心半夜會餓壞而吃宵夜,但其實只要撐過飯後3小時不吃,飢餓感就消失了,可以一覺到天亮也不會餓。
如果還是很想吃宵夜,最好在睡前3小時就把宵夜吃完,例如6點吃晚餐,12點要睡覺的人,可把晚餐30%的熱量預留到8點半再吃,如此睡覺前熱量已消化 完。

壞習慣7:喝過量的酒熱身子

寒風颯颯,很多人都會想來杯燒酒暖暖身,小心!喝酒雖然會讓人感覺全身暖呼呼,可是暖意只是暫時性,反而容易讓人體溫喪失。
何一成表示,確實酒精可以讓血管擴張與增加新陳代謝,讓人覺得身體變溫暖,不過血管擴張的效應過了一小時後最強,此時體熱大量喪失,人反而會覺得更冷,而 適得其反。
楊賢鴻表示,很多人都認為酒精可以帶出藥膳中藥材的藥效,雖然酒精確實會帶出藥性,但是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很短暫,酒精攝取過量,反而引起過敏,所以秋冬 皮膚乾及蕁麻疹的患者非常多,都可能是濫用酒精惹的禍。
何一成說,很多人因為晚上冷,吃宵夜的時候會喝更多酒,結果不僅反而更冷,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而腸胃道出血的病例也增多。
此外,喝酒也會影響睡眠品質,雖然很多人覺得微醺容易入眠,但是一小時後酒精代謝掉,睡中容易醒來而不易再入睡,而且三、四天後想要產生助眠效果,必須喝 更多酒,會造成愈喝愈沒效而更傷身。
此外,喝酒過量也造成痛風患者易在冬天發作,酒精對痛風患者有雙重不良影響,一是釀造酒本身釀造過程普林含量高,特別是有顏色的酒;二是酒精在體內代謝會 產生尿酸,都會讓痛風發作。

解決對策:喝酒適量 痛風者飲酒減半

何一成說,喝酒酌量讓人舒適並讓體溫上升,只要不要過量即可,例如葡萄酒不要超過100c.c.,啤酒不要超過300c.c.,烈酒不要超過 30c.c.,喝酒後要注意穿衣保暖。
如果是痛風或慢性病患,飲酒量則要減半,也就是葡萄酒一天不能超過50c.c.,啤酒不要150c.c.,而烈酒也只能15c.c.。此外,最好不要在睡 前喝酒,以免半夜胃酸分泌加上酒精作用,易對胃部造成刺激。


習慣8:在暖暖被窩裡憋尿

冷冷的天,窩在被窩裡好舒服,誰也不喜歡正好眠的時候被尿意打斷而起床,許多人都有在冬天的早晨時,憋著尿不去上廁所的經驗,只為了能多睡一些。長庚醫院 泌尿科主治醫師黃世聰提醒,經常憋尿小心膀胱發炎上身。
黃世聰表示,冬天排汗少,尿量相對就會比較多,通常夏天都會一覺到天亮才想上廁所的,許多人在冬天離原來的起床時刻還有一段時間就被尿急逼醒了,因此在門 診中常聽到患者抱怨,因為憋尿脹過頭,起床解第一泡尿時總是比較不好解,甚至出現灼熱感或血尿等嚴重感染症狀。

解決對策: 有尿意別憋,睡前少喝水

黃世聰提醒,冬天睡覺時有尿意的時候還是得去上廁所,否則偶爾憋一、兩次尿是沒什麼大問題,但若長期憋尿,膀胱的積尿也可能逆流到腎臟而造成腎臟積水,更 嚴重者還可能造成腎衰竭。
正常的情況下,很多人可以一覺到天明,最多也只會在睡眠中起床解一次尿,如果需要於睡覺當中起床解尿兩次就算是「夜尿」了,建議民眾可以檢視一下平常的喝 水習慣,例如睡前喝水量少一些,少吃會利尿的瓜類水果,茶、咖啡及冰冷飲料也要少喝,若有服用利尿劑,最好配合醫囑將服藥時間調到早上。
夜尿問題較大者也可請示醫師開立藥物,但也要配合醫囑使用,否則容易產生水中毒,引起鈉離子過低等電解質不平衡等副作用。
另外,晚上最好用溫水洗手洗臉,避免冰冷的環境刺激膀胱引發過動症狀。

壞習慣9:懶得上廁所 少喝水

「反正也不覺得渴,而且水喝多了就要常上廁所,乾脆就少喝點水吧!」冬天流汗的機會實在不多,即使只是喝一小杯水,沒多久就會想跑廁所。
黃世聰表示,冬天雖然汗出得少,但水分如果補充不夠,就可能因尿液太濃稠而引發結石發作或感染。而且當尿液濃度愈高時,對膀胱黏膜的刺激也愈嚴重,更容易 引起膀胱過動現象,所以當小便顏色都呈深黃色時,表示水分攝取不夠,可能對膀胱黏膜已經形成很大的刺激,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最好適時多喝點水,即使冬天 流汗少,至少也要攝足一天1000c.c.左右。

解決對策:喝溫開水,2~3小時解尿一次

黃世聰建議,冬天補充水分時以溫開水為主,一來因為水溫較高了,大家就會慢慢喝,讓水分可以得到適量的補充,二來溫水相較於冰水,較不易刺激膀胱過動,不 會一喝就想上廁所。
至於擔心喝水後頻尿的情形,黃世聰建議,要學會忍住尿,但「忍尿」不同於「憋尿」。憋尿是超過4小時以上不解尿,這是不對的,但也不要一有尿意就馬上上廁 所;而忍尿則是要讓膀胱有擴脹的機會,發揮膀胱正常儲存尿液的功能。
他解釋,膀胱就像汽球,必須要有經常性尿液擴脹膀胱的機會,才能維持膀胱的彈性與發揮儲尿及排尿功能,有人可能數10分鐘一有尿意就去解尿,膀胱無法發揮 儲尿功能,久而久之膀胱容積愈來愈小,進而產生頻尿、尿急等過動症狀。此時雖然膀胱尿液不多,但只因感覺尿急,就去排尿或沒尿硬擠,不但會發生小便量少而 且困難,甚至需用力解尿,長期下來,有些患者甚至於會尿到疝氣或痔瘡發作。
因此,要預防頻尿及夜尿反而要學會先適時忍尿,至少2~3小時以上再上廁所比較健康。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22期】

體質變酸,癌症易上身?



企畫/李政純 文/黃宛 

「我得了癌症,是不是因為體質是酸性的,又該怎麼調理成鹼性體質呢?」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張麗玲在癌症中心營養門診中常接到罹癌病患的詢問。不只是癌症, 酸性體質似乎是百病之源,包括痛風、高血壓、高血脂,坊間都有人認為是體質酸化惹的禍。
體質真的有酸性、鹼性的分別?酸性體質真的會致百病、鹼性體質就代表健康?台灣醫界對於體質是否有酸鹼性之分,論點大不同,西醫和中醫都沒有如此的說法, 而自然醫學界則抱持肯定的態度。

西醫說體質沒有酸鹼性

張麗玲說,健康人的血液pH值介於7.35~7.45之間,而現代醫學沒有所謂「酸性體質」或「鹼性體質」的區隔;而如果指的是血液、尿液等體液的酸鹼 值,似乎也無關聯,因為血液的酸鹼值通常是穩定的,不會出現劇烈的變化。
曾有人問過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呂衍孟,是否會因為體質的酸鹼值不同,而影響胎兒性別,他進而解釋體液的酸鹼值變化代表的意思。呂衍孟表示,如果酸性體 質指的是血液偏酸,人體的血液pH值是7.4偏弱鹼,若往下掉一點變成7.3或7.2,就可能是酸中毒;而高於7.4就可能是鹼中毒,數字上這樣些微的變 化,表示身體的代謝功能產生非常嚴重的異常,可能是包括代謝鹼血症、藥物中毒、猛爆性高熱症、心肌缺血、呼吸酸血症、肺衰竭、敗血症、休克等要命的疾病, 此時可能已經無法正常的呼吸、走路和用餐。
而尿液的pH值平常維持在5.0~8.0之間,酸鹼值很容易產生變化,在睡眠中因二氧化碳(CO2)增加而變成酸性,飯後多呈鹼性,有尿路感染時因細菌分 解尿素產生氨而變成鹼性,因此,尿液無法作為判斷身體是否異常的標準。例如尿酸高者並不代表一定得了痛風,還需要有其他症狀的產生才能判定。

傳統醫學亦無酸鹼之說

而傳統醫學雖有五行五味之說,即酸、苦、甘、辛、鹹,但是並沒有酸鹼之說,至於身體則依八綱辯證的系統分為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體質的不同, 其中的熱就是發炎、上火的意思,氣虛就是缺氧、能量降低的意思。八綱的失衡是導致疾病發生的根本。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指出,酸性體質較偏向自由基的概念,因為當人體內自由基若超過一定範圍,許多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中風、動脈硬化、心 肌梗塞、高血壓、糖尿病)、肝病、皮膚病、關節炎,甚至免疫系統失調等,都會接踵而來。

酸性體質=發炎反應?

中華民國中醫抗衰老醫學會理事長王剴鏘則提出另一個看法,他認為坊間所說的酸性體質,其實就是現在西方國家很火紅的發炎反應。
王剴鏘表示,隨著體外環境與生活不正常及飲食習慣,當然體質會因此而改變,但這種改變如果造成血液循環不良、缺氧、二氧化碳代謝不良增加,廢物堆積無法排 除、細胞的微環境改變的這種狀態,就是一般所稱的「酸性體質狀態」,可以發生在身體的某一個部位,或是全身整體性的大變化。
當細胞運動不良或毀損時,身體自然會啟動發炎反應來清除這些壞掉的細胞或形成發炎的戰場,也就是釀成組織或器官的更大損壞或調整反應而已。因此,酸性體質 與發炎體質有緊密的相聯。

慢性發炎造成文明病

陽明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助理教授黃智生發表在《科學發展》提到,以前認為與生活習慣有關的文明病,像是心肌梗塞、糖尿病、阿茲海默氏症、癌症、過 敏性及自體免疫疾病等,現在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都跟慢性發炎有關,例如最近發現很多心臟病發作的人,其實本身的膽固醇並不高,而是血管壁上慢性發炎所造 成的粥狀硬化塊剝落,啟動凝血機制,阻塞冠狀動脈才是心肌梗塞的原因。
人們對於體內慢性發炎可能渾然不知,或是在輕度發炎引發輕微的疼痛時,選擇服用鎮痛解熱劑以舒緩疼痛,但這樣會使身體忽視了因發炎而送出的警訊,黃智生也 提到慢性發炎與動脈硬化、糖尿病、癌症與阿茲海默氏症都有關聯。

唾液酸鹼值可透視健康?

而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在所著的《Ph7.2 解開你的體質密碼》一書中提出的酸性體質概念,並非採取一般醫學使用的血液及尿液,而是以唾液的酸鹼性來判斷身體是否生病了。
陳俊旭認為唾液酸化是健康的警鈴,因為人體之所以會產生唾液,是為了消化食物中的澱粉,而澱粉的消化必須在弱鹼性的環境下才能順利進行,如果唾液已經呈現 不正常的酸性,就表示全身體液的酸鹼值調節出現問題。
一般人的唾液應該是鹼性的,但是陳俊旭的臨床統計卻發現,有70%到他診所的求診病患唾液偏酸,這些人的症狀為口臭、口瘡、牙齦發炎或出血、皮膚炎、痔 瘡、筋骨慢性發炎疼痛、容易疲倦、情緒易激動等。

哪些人容易變酸性體質?

1.飲食不均
王剴鏘說,長期偏食某些食物確實會造成身體體質一定程度的影響,累積到了「引爆點」,就會有一些毛病一直出來。例如有些人在壓力大時,喜歡來片巧克力或是 蛋糕提振精神,但是常吃甜食不只讓人容易發胖,更因為是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為了避免血糖急遽上升,而當人體釋放大量的胰島素,會促使血糖值急速下降,當血 糖值這樣大幅的震盪,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胰島素衰竭,進而演變成糖尿病。
另外,還有嗜吃肉的人,吃太多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因為肉類中所含的大量蛋白質富含磷、硫等酸性物質,蛋白質經過身體代謝後,由腎臟排泄多餘的產物,如果蛋 白質過多,就會造成腎臟負擔,長期下來腎臟功能變差,可能無法順利排出這些酸性毒素,就會累積在體內。

2.運動不足
多做運動、多出汗,可以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但現代人長期坐辦公室,工作太累回家變成沙發馬鈴薯,賴在椅子上不肯起身,出門也以車代步,運動量大 大減少,長久下來便會導致酸性代謝物長期滯留體內,因而造成體質的酸性化。

3.壓力大
美國西點軍校心理系教授陳永儀在《壓力-是敵人,還是朋友?》中指出,從生理層面來看,壓力是人適應環境的一種過程。例如天氣熱了,身體須散熱、降溫,才 能維持恆溫,這時毛細孔會擴張、流汗,就是身體為了適應外在氣溫變化所做的調適。
但是壓力累積過多、過久也會引發「身心症」,負面情緒多時,腦神經細胞所分泌的一些化學物質,會影響整個內分泌系統,同時也會抑制免疫功能。頭痛、傳染性 疾病、胃潰瘍、大腸激躁症、心血管疾病,甚至是國人頭號殺手癌症,都會接踵而來。

4. 常接觸污染源
外在環境的污染包括經常騎機車不戴口罩、住在大馬路或工廠旁、工作場所密不通風等,有害物質都可能侵入人體造成傷害,不可小覷。

5.不良生活習慣
包括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等。根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3癌症及1/4心臟血管疾病是抽菸引起的,抽菸者得到癌症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2~4倍,抽菸 與全身各器官的癌症都有關聯,癮君子不得不小心。而喝酒愈多得到癌症的機率愈大,尤其是口腔、咽喉、食道及肝癌等。而檳榔與口腔癌的關係早已被證實具有直 接關係,2/3口腔癌患者都有吃檳榔的習慣,尤其常香菸、檳榔、酒類3種合吃的人,危險更高,因為致癌毒性愈強。
其實,不論是「酸性體質」或「發炎反應」的說法,都在提醒大家愛惜自己的健康,與其天天擔心自己是不是酸性體質,乾脆從飲食、生活、情緒上檢視,進一步作 調整,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如何打造鹼性體質?
排毒就是排酸?
酸鹼食物大檢驗?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24期】

方法用錯 好食物變壞東西


  營養專家推薦的好食物,一旦清洗不乾淨、存放不 當或是用錯、吃錯了,都可能搖身一變,危害您的健康,不可不慎!
 

  橄欖油是好油,油炸煎炒反傷身
專家都說橄欖油是好油,許多家庭主婦寧可多花點錢買頂級橄欖油,好為家人的健康把關,不過,您用對了嗎?
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劉怡里指出,標示為extra virgin或virgin的冷壓初榨橄欖油只能用來涼拌沙拉食用,並不適合拿來油炸、煎炒,即使是快炒也不宜,因為這類橄欖油含有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 酸,發煙點低,容易因高溫而氧化質變,產生對人體健康有害的自由基。
市面上也有一些混合其他油脂的橄欖油是可以炒菜使用的,不過,劉怡里建議,即使是混合式橄欖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仍 高,用來炒菜最好是先用水炒菜,快起鍋時再滴些油進去就好;若是要用來煎魚煎肉,最好還是選用玉米油、葵花油或是紅花籽油。為家人健康著想,油品的選擇至 少應備2種,而且可輪流選擇不同品牌,各家品牌油品的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調配不同。
東方人的家庭吃生菜沙拉的比例並不高,有些外食者在西式餐廳較常吃到,或是比較具有健康概念者或多或少會在家中DIY搭配 食用。有些人以為橄欖油既然是適合涼拌的好油,在搭配生菜沙拉時就拼命加,愈多愈好,其實不然,劉怡里提醒,搭配生菜沙拉的醬料油脂也要計算在每日總油脂 的攝取量中,以1碗(飯碗)或1碟(咖啡碟大小)生菜沙拉為例,加入5g的橄欖油已是極限用量,用一般家庭常用的白瓷湯匙來度量,1匙相當於15g左右, 因此只要加1/3湯匙就已足夠,或者也可以用沾著吃或是滴幾滴油的方式來控制食用量。
和橄欖油類似,不適合久煮的油,還有麻油、苦茶油等,也都只適合涼拌而不宜長時間烹調。
吃蛋好營養,1天1顆血變濁
蛋是良好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之一,不少人每天都會在早餐時吃1顆蛋,作為1天營養補給的開端,只是對高血脂或高膽固醇的族群來說,可能就得要稍加節制,1 個星期內吃含蛋黃的全蛋量,應大約維持在2~3顆之譜。
由於蛋白是屬於高生物價、利用率高的完全蛋白,劉怡里表示,對老年人或成年人來說,是比肉類更優質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因 此,不必為了擔心高血脂或高膽固醇的問題而因噎廢食,碰都不敢碰,只要能避免蛋黃的過量攝取,多食用蛋白是有好處的。
劉怡里指出,人體中的膽固醇很少部分是來自於食物,大部分都是由肝臟細胞所合成的,所以高血脂症有些是家族遺傳性的,但是 血脂也會受到含膽固醇食物的影響。食物當中,包括蛋黃、海鮮、牛排等動物性肉類或內臟也都含有膽固醇,若是血脂肪異常偏高的人,建議控制膽固醇的攝取量每 天最好是在200mg以下為宜。
雖然從食物外來的膽固醇有限,蛋的攝取仍應適量,特別是日常飲食當中,不論是看得到或看不見的蛋食材,特別是蛋黃,也都應 該計入每天攝取的總量中,否則一不小心吃蛋過量卻還不自知。
劉怡里舉例表示,看得見的全蛋料理中,一定都包含蛋黃在內,常見的像是蒸蛋、番茄炒蛋、菜脯蛋或玉米濃湯等;西點糕餅中也 隱藏了不少表面看不見的全蛋食材,例如製作麵包、蛋糕,在麵粉中大多會和入蛋黃,特別是像可頌、千層派或蛋黃酥類的點心,不只是蛋黃,還可能添加了含有反 式脂肪的酥油,而難以代謝的反式脂肪,很容易就堆積在血管壁,影響到心血管的健康。
生菜沙拉好健康,洗存不當細菌多
現代人飲食健康大多著重在均衡,蔬食自然不可或缺,除了熟食蔬菜,搭配食用營養價值高的生菜沙拉者也不在少數。生菜沙拉要吃得健康,首重清洗、儲存與食用 方式等3大要件。
吃生菜沙拉第一件事就是清洗的問題,為去除可能殘留的農藥,劉怡里建議,最好是採用流水法進行沖洗,在流動的水中清洗約 5~10分鐘,必要時可搭配使用軟毛刷(例如表面凹凸不平的苦瓜必須這樣做)。
炎熱的夏天吃一盤生菜沙拉,感覺較能解暑熱,但是要小心放在室溫下的生菜沙拉也比較容易腐壞,最好能冷藏保存在7℃左右, 而且,和煮熟的蔬菜不同,為能吃到生菜沙拉的完整營養,最好能做到當天洗、當天切食,千萬不要一次洗切大量後儲放在冰箱中,吃不完的等隔天再吃,這樣可能 營養成分會流失之外,也要小心儲存不當,反而孳生細菌。
當夏天中午過熱而覺得食慾不佳時,用生菜沙拉替代午餐雖是不錯的選擇,但劉怡里提醒,單純只吃生菜沙拉,營養的均衡度是不 夠的;生菜的搭配,可以選擇七彩或五彩蔬食,也可添加玉米來替代主食類,或搭配點水漬鮪魚以補充蛋白質,而沾醬含有油脂,若是千島醬類油脂高的,可採沾食 而不是將醬料全部拌入沙拉中,也可以改用堅果類來替代沾醬的油脂,例如開心果10顆、腰果5顆或黑芝麻2湯匙,吃起來比起沾醬更健康。
平均每個人每天蔬菜的建議量最少應達3份,1碗約100g的生菜,相當於1份蔬食,若是煮熟的蔬菜,則1飯碗相當於2份蔬 菜。對許多自己沒空準備蔬食的外食族來說,便利超商的生菜沙拉也不失為選擇之一,為求營養均衡,劉怡里建議可搭配低脂優酪乳(含牛奶與少許澱粉)、鮮奶或 是高纖豆漿(易脹氣者可分批飲用),以替代所需的肉類蛋白質;或者可以生菜沙拉搭配燕麥奶(作為主食類),外加1顆茶葉蛋(提供蛋白質),如此就可達到營 養均衡了。
苜蓿芽助健康,餐餐吃免疫錯亂
許多人吃生機飲食常會喝精力湯、吃苜蓿芽,但是有學者提及,苜蓿芽中含有一種刀豆氨基酸成分,可能會引起哺乳類動物自體性免疫反應,並不宜每天、每餐都大 量食用。
不過,劉怡里指出,一般人通常不會每天每餐過量食用苜蓿芽,只有少數素食或喜歡喝精力湯的生機飲食愛好者,比較有可能吃到 較多量的苜蓿芽。
但對於一些免疫力較低的族群,像是小朋友、老人家或是剛剛開完刀的手術患者,或是感冒、自己覺得當下免疫力較差時,她會建 議應該要避免大量吃苜蓿芽,以避免引起免疫性的問題。
通常吃苜蓿芽並不易吃到過量,不論是芽菜養生捲或是生菜沙拉,用到的苜蓿芽量並不多,因為苜蓿芽的重量很輕,很少人能大量 吃足1份蔬菜約100g的苜蓿芽,但劉怡里認為還是要提醒民眾,千萬別因為某一種蔬菜或食物對人體有益就大量的吃,即使是每天喝精力湯當早餐,最好也不要 天天固定取用相同的食材,這種做法反而容易飲食不均衡,正確做法應該是每天變化性的運用不同食材來打製精力湯食用,愈多樣性、愈多變化愈好。
某些癌症患者認為生機飲食對改善自己身體健康有幫助,就拼命吃生機飲食。劉怡里表示,生病或剛開完刀的患者,並不是都不能 吃生機飲食,只是頻率不宜太高,1星期1~2次還不致有太大影響,只要能確認是從種植到生產收成的過程都經過嚴格把關,有合格標章的有機食材,且經濟能力 許可,要選用有機食材確實有它的好處存在。其實,並不須刻意吃生機飲食。
至於癌症患者,本身會更需要充足與均衡的營養素,要食用生機飲食不是不可以,但建議避免大量或過度頻繁的食用,以免有所偏 廢。
堅果可口好油脂,變質發霉好傷肝
含有豐富維生素B群、葉酸、維生素E等營養素,不飽和脂肪含量高的堅果類,被歸類於好的油脂,劉怡里指出,以1個每天需要攝取2000大卡熱量的成人來 說,每日油脂攝取量應達6份,其中5份為植物油,另1份就應該是堅果油;通常核桃仁2顆、杏仁或腰果5~8顆、黑芝麻2茶匙(8g)、開心果15顆就各等 於是1份的堅果油。
雖然堅果屬於好油,卻也不宜過量,喜愛以堅果為零食的人,特別需要控制量,尤其是春節期間,很容易一把一把的吃,一不小心 就吃入過多的油脂。劉怡里表示,堅果一定要列為油脂計算,可別堅果歸堅果,油脂歸油脂,而且最好選擇「烘焙」的而非油炸的堅果,以避免攝入過多的油與鹽; 檢視與分辨的方式很簡單,可以將堅果放在一張衛生紙上,油炸過的堅果就會在衛生紙上留下油油的印記,若是烘焙的堅果,則衛生紙看起來只會乾乾的。
由於台灣天候潮濕,堅果的存放也應小心,劉怡里說,特別是花生或是花生粉,很容易因潮濕而變質產生黃麴毒素,對肝功能不好 的人有負面影響,建議有肝功能問題者,最好不要吃已經變質的花生或花生粉;另外,若是發覺開心果變軟了,則也不宜食用,要小心可能會有變質發霉的問題。
其他的堅果類,劉怡里建議,存放時最好是能貯存於密封罐中,或者是用夾鍊袋分裝,可方便控制食用量,避免1次吃得太多;至 於食用的時機,通常以早上或中午身體代謝率較佳時吃這些油脂比較好,到了晚上代謝率變慢,就不宜吃太多油脂量高的食物。為免油脂攝取過多,外食族應減少外 食的油脂量後再吃堅果,或者可以替代生菜沙拉的沾醬食用。
為健康而吃素,過油反效果
很多人吃素的目的是為了健康,但是外食吃素,往往讓人不小心就吃進太多的油脂或人工添加物,反而不利健康,甚至吃出了高血脂症的問題。
劉怡里表示,素食容易吃出油脂過高,主要是因為有些素食業者為了讓素食口感好且具有飽足感,會先將食材油炸過之後再加料烹 調,或紅燒、或燴或做成三杯雞式的調味,往往容易讓人吃入過多油脂。
其次,為了油炸,素食業者常會運用和豬油、牛油同質性的椰子油,從油脂營養的觀點看,其油脂的脂肪酸來源不佳,因此,劉怡 里建議不要吃太多的素食油炸品。
而且,素食食品的加工製品較多,會有人工添加物的問題,像是素雞、豆包等,對長期素食者來說,在選擇上還是以不能久存且加 工程序少的食品為佳,劉怡里例舉表示,一般豆漿、傳統豆腐或自己在家滷的五香豆干,或是盒裝豆腐等食品,會優於加工程序繁複且可長久保存的素食加工製品。
素食者想要健康吃素,還是應以蔬菜為主,且可以多吃,有些素食者除了正餐可能吃了澱粉、蔬菜或素食製品外,還會補充大量的 水果,結果過量的醣類會轉化成體內脂肪,因而造成明明沒有吃肉或是動物性油脂,卻依舊罹患高血脂症,一做體檢就發現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容易過高。
另外,有些人因為患病而吃素食,會有其他的問題需要留意,像是腎臟病患,若是到了需要限制鉀攝取量的階段,必須先和營養師 諮詢討論,由於蔬果中鉀含量高,有必要吃久煮的蔬菜以使鉀離子溶出而可流失多一些,而且不要喝煮蔬菜的湯;但是高血壓的患者則相反,需要多攝取鉀離子,就 不宜太常吃水煮的燙青菜,反而適合偶爾吃用點油炒的青菜;至於糖尿病患,則宜留意素食糕點中還是含有精製糖,另外,水果的份量也需要節制,不可多吃。

咖啡與食道炎、肝病

本│期│主│題
 
咖啡可能造成食道發炎反應,但卻能抑制肝臟發炎反應,減少肝硬 化、肝癌。
文:義守大醫教授‧義大醫院醫教部部長/羅錦河
原本人們以為咖啡只會表淺的觸動感官之神經反射,經過有心人士仔細探究,意外的發現了咖啡有可以減少肝病的神奇效果,但卻也增加了胃食道逆 流機會。
咖啡對食道的不良影響
咖啡對胃食道逆流的影響,有許多研究論文加以探討,在此針對一項有趣的實驗作個扼要的說明:
一、一般的咖啡很明顯的會增加飯後胃酸逆流。
二、無咖啡因的咖啡對胃酸逆流影響會減弱,但不會完全消失。
三、含有咖啡因的茶,並不會增加胃食道逆流(可能跟茶的種類有關,有些報告是茶會促進胃食道逆流)。
四、咖啡的咖啡因稀釋到跟茶一樣的時候,稀釋的咖啡也是很明顯的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相對的,茶則不會。
五、咖啡會促進胃酸分泌,但這並非咖啡因的單獨作用,咖啡的烘培產物才是主因。
總結咖啡對食道的影響,是增加胃酸分泌及胃食道逆流,但其禍因並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咖啡因,而是其他咖啡物質(據傳咖啡可能含一千種以上的化 合物)。
咖啡對肝臟有益的研究報告
另一方面,咖啡對肝臟的影響,則是近幾年才熱門起來。國人肝病眾多,很多病患都想藉由食療來減輕肝病,目前醫界尚未發現哪一項食材有治療效 果,若咖啡這類生活飲料就有神奇效果,既能滿足口腹之慾,又能拯救極待援手的肝臟,一舉兩得,該是令人十分快慰的事。
一、2005年,美國的一篇論文報告,追蹤九千多個民眾19年的結果,發現每天喝兩杯咖啡以上的民眾,得到肝病的機會,比起每天喝不到一杯 咖啡的民眾,減少了57%。
二、2007年,有一篇綜合研究報告,分析了9篇探討咖啡與肝癌關係的報告,總共納入了23萬多人,所有這些論文一致的發現喝咖啡與肝癌的 發現呈現負相關,每天喝兩杯以上的咖啡,肝癌發生率降低了43%;進一步分析則發現:原先就有肝病者,常喝咖啡可降低肝癌的發生率達69%,原先沒有肝病 者,則降低肝癌的發生率達56%。
三、2009年之最新研究報告,針對原先就有C型肝炎,經干擾素治療無效的病患766名,追蹤近4年的結果,發現每天喝一到三杯咖啡者,肝 病會惡化的機率,比起不常喝咖啡者,降低了30%,若是每天喝三杯以上,則肝病惡化的機率可降低53%。
咖啡之所以能減輕肝病惡化,有一項推論是認為:喝咖啡比較不會得糖尿病,而糖尿病是跟肝病息息相關的;第二項推論則是認為減輕體內的發炎反 應,咖啡能和緩肝臟之發炎,因此也能減少肝臟纖維化、肝硬化的發生;第三項推論則是咖啡的抗氧化作用,因而減輕對肝臟的損害。
到底要不要喝咖啡?
總結而言,咖啡這雅俗共賞之飲料,對人體的作用仍舊披著一層神秘外紗,在食道是造成胃酸逆流之發炎反應,在肝臟則是抑制發炎反應,減少肝硬 化、肝癌,順了姑情違了嫂意,對民眾而言,這可是很難作個抉擇。
或許,時常為肝病所苦或肝指數異常者,可以嘗試多喝一些咖啡,等到有胃酸逆流,再找胃腸科醫生吧!
(摘錄自健康世界叢書《與胃酸作戰!逆流性食道炎》)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核酸

核酸

組成:
  • 核酸是由核甘酸單體所組成的。
  • 核甘酸是由磷酸核甘所 組成的。
  • 核甘是由五碳醣(核糖去氧核 糖)含氮鹼基(瞟呤嘧啶)所組成的。
意 義:
核酸主要有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兩種類,是提供所有細胞內訊息的傳遞 之化學基礎,每一核酸皆有其決定氨基酸順序但白質的密碼,也就是生命遺傳的物質。
含氮鹼基:
  • 瞟呤類(Purine):
  1. 存在DNARNA中。
  2. 主要分為兩種:
1腺瞟呤(Adenine,簡寫為A
2鳥糞瞟呤(Guanine,簡寫為G
  • 嘧啶類(Pyrimidine):
主要分為三種:
  1. 胞嘧啶(Cytosine,簡稱為C,存在DNARNA中;
  2. 尿嘧啶(Uracil,簡稱為U,只存在RNA中;
  3. 胸腺嘧啶(Thymine,簡稱為T,只存在DNA中。
核酸中的五碳糖:
  • 主要有兩種:
  1. 核糖(Ribose,只存在RNA中;
  2. 去氧核糖(Deoxyribose,只存在DNA中。
含 氮鹼基的正常配對:
  1. DNA中:ATAT配對,中間以兩個氫鍵連繫)。
  2. RNAAUAU之間以兩個氫鍵連繫)。
  3. DNARNACGCG配對,中間以三個 氫鍵連繫)。
核 酸的水解:
  • 鹼水解
  1. RNA強鹼可將RNA水解成3-單核甘酸與2-單核甘酸。
  2. DNADNA不會經由鹼的作用而產生反應,其原因是DNA2′位置上沒有游離的OHDNA的五碳糖是去 氧核糖),以致無法形成2′,3-環形磷酸鹽之中間產 物,所以不能和鹼發生反應。
  • 酸水解
  1. 強酸:可用於DNARNA,唯RNA較易進行反應。RNA經 過強酸的水解,可得到瞟呤(Purine)、磷酸(Pi)、核糖(Ribose) 及3-嘧啶單核甘酸。
  2. 弱酸:可用於DNARNA的水解,唯主 要用於DNA的水解。DNA經過酸的水解,可得到無瞟呤核酸(Apurinic acid)與瞟呤(Purine)。
  • 酵素水解
  1. 作用於RNA者:
1》胰核糖酸水解脢(Pancreatic RNasePancreatic ribonuclease):能水解嘧啶之核糖-3-磷酸的位置。
2》核糖核酸脢T1T1 RNase T1-ribonuclease):能水解RNA上有 鳥糞瞟呤之另一5-磷酸雙酯鍵。
3》脾磷雙酯水解脢(Spleen phosphodiesterase,簡寫為SPDase):水解RNA5′位置有游離的-OH基 者,作用在5-磷酸雙酯鍵的位置。
4》蛇毒磷雙酯水解脢(Venom phosphodiesteraseVPDase):能水解RNA3′位置處有游離的-OH基 者之磷酸雙酯鍵處。
  2.作用於DNA者:
1》胰去氧核糖核酸水解脢(Pancreatic deoxyribonuclease,或簡稱為Pancreatic DNAase):能夠水解DNA的第三個碳上之磷酸鍵。
2》蛇毒磷雙酯水解脢(Venom phosphodiesteraseVPDase):此酵素能水解3′位 置上有游離的-OH基者。
  3.作用於磷酸根者:
磷酸水解脢(Phosphatase):此酵素 對RNADNA的水解,是能水解5′端或3′端的磷酸根,而水解產物為磷酸與核酸。
DNA(去氧核糖核酸):
  • DNA之結構
DNA分子是由兩條多核甘酸(Polynucleotide)鍵繞著,產生一雙股螺旋(Double helical structure)結構,雙股螺旋是藉著ATCG間的氫鍵結合而成 的。
  • DNA的分子量
染色體的DNA在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中的分子量 很大,超過1×109
RNA(核糖核酸):
包 含三種:
  • 傳訊RNA(Messenger RNA)
簡寫為(m-RNA), 在蛋白質合成時,當作模板(Template),上有指定氨基酸的密碼。其 訊息來自DNA
  • 核糖體RNA(Ribosomal RNA)
簡寫為(r-RNA), 是提供蛋白質合成部位的核糖體構造。
  • 轉送RNA(Transfer RNA)
簡寫為(t-RNA), 在多生太、蛋白質的合成中,根據m-RNA之訊息,將指定的氨基酸攜帶來合 成多生太、蛋白質,是當作指定氨基酸的攜帶者。

XanGo Juice

http://www.xango.com.tw/

XanGo Juice 是原創產品,全新的產品類別。它是第一種同時具備專屬全果果漿與科學驗證的美妙滋味。XanGo Juice 果汁含高濃度天然植物營養素, 包括氧雜蔥酮兒茶素類黃酮和前花青素。
山竹果主要於東南亞及某些熱帶區域生長,需要受到正確精心的照顧。從每年兩穫的收成到最終 XanGo Juice 果汁配方,每一步都需要專家級的精確處理。此項領導市場的飲品的確是如此,它具備專家級的精確處理。
XanGo, LLC 公司確保山竹果樹到山竹果果汁瓶中間一切流程皆有頂尖的產品品質。XanGo Juice 果汁符合嚴格的 ISO 要求,在送往全球消費者手中之前經過數百項品質測試。我們從東南亞的優質農場中挑選最棒的山竹果。XanGo Juice 果汁的獨家全果果漿使用果肉,也使用氧雜蔥酮含量最高的果皮。
XanGo Juice 果汁到達送貨目的地時,保證每位消費者都能獲得同樣驚人的體驗,品嚐無可匹敵的滋味與無與倫比的營養。成品特色:
  • 山竹全果的 營養成份。
  • 創造了新的產品類別,領導市場的頂尖飲料。
  • 其他產品比不上的豐富滋味。
  • 駕馭氧雜蔥酮的力量。氧雜蔥酮為山竹果中所含之強效生物活性成份。
  • 適合所有人的飲品。